【校长论坛】曹爱香:疫情过后的思考与启示
疫情过后的思考与启示
——听贺国卿报告有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曹爱香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与变化。全体中国人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没有预期,更没有摸拟。对于教育人而言,这一猝不及防的“暂停”键,引发了更多深层次的反思与内省。疫情,正在默默地要求学校管理者调整教育管理思路。基于此次疫情,作为管理者应当作哪些思索?接下去又该如何去直面挑战呢?贺国卿校长的精彩报告给予了我颇多的思考与启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思考:
贺国卿的报告促使我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校长如何做教育?2)、如何调整管理思路?3)、如何变革学校?4)、如何做广义教育?5)、劳动教育的载体在哪里?6)、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育生态?7)、如何重新构建我们理想中的教育?8)、教师怎样驾驭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课堂?9)、疫情后校长如何提升常规工作?10)、如何调整我们的管理思路?等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二、启示:
针对以上所思考的问题给予了我以下启示:
1、变革我们的教育。首先,我们的学校要以这次疫情为变革,以疫情为一个突破点,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模式、课程思维、管理等问题。其次,从改变我们的思维来改变我们的模式,由育分向育人转变。
2、寻找教育素材。将疫情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常态教育。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在灾难面前,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这个教育就是现实版的教材。疫情后,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爱与责任教育、安全教育、规则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只有牢记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形成常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提升教师适应新的教育生态。1)、转变理念。从问题为导向去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进行我们的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教育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真正利用这次疫情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改变学生。2)、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组织教师调研线上课的开发,各个教研组应研发线上教育课程资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如何上好网课的培训,让老师进行网课优课比赛。通过录播课、直播课、互联网资源的整合、线上教学设计、指导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指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适应新的教育生态能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提升我们的常态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出台制度标准———制定达标流程,提升常态工作,将常态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场疫情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变化,但给我们的教育也带来了许多变革。疫情过程中,我们若能将灾难当成教材,把生活当成课堂,让学生在家庭经历中接受最直接的教育,获得最真实的感悟,从而更全面的成长成才,这就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和追求。激情过后作为管理者,若能将所思、所想,进行深入思考、科学实践,我们的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广义,我们的教育就的确回到了本质。
大荔县教育局干部股供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