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62)高岗子巷
苏州百巷(162)高岗子巷
高岗子巷位于五卅路和锦帆路之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如果想要找到它,就得从前梗子巷进入,走到中段才会发现靠南侧有一条小巷往南延伸,巷口挂着的牌子上就写着“高岗子巷”。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苏州城厢图》上,就标有“高岗子”这个地名了,而当时,附近的“同德里”、“同益里”都还没有踪影。《吴县图》中也有“高岗子”的路标,可见论资历,“高岗子巷”还是排在如今广为人知的“同德里”、“同益里”前面的。只是高岗子巷里没有名人故居,所以也就少人知晓。
所谓“高岗子”,其实指的就是王废基的土丘。根据附近街巷的发展历程推断,高岗子巷是因为陆续有了零星棚户之后,才逐渐发展成一条巷子的。今天的高岗子巷依然不是一条很有规模的街巷,仅仅几十米长,宽2米左右的样子,而且是一条“死胡同”,巷子南面顶头住着人家。
说到街巷,过去总是说,苏州城区境内是街巷河道纵横交错,水陆平行,河街相邻,桥梁棋布。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街巷,过去都有河道并行。以高岗子巷所在的子城范围为例:清代,王废基、苏州公园一带填埋南北向的废河道450米;民国时,公园路、甫桥下塘填埋南北向的废河道620米,锦帆路填塞东西向河道620米;上世纪50-80年代,又填塞十梓街从锦帆路口至望星桥段的东西向河道1700米,沧浪亭至府学填塞东西向河道320米。
填塞河道,就意味着同时也在改写着小桥小巷。比如锦帆路北端的乘鱼桥、五卅路北口的言桥、公园路北端的草桥、鹅颈湾北面的马津桥、凤凰街北的甫桥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进程,这些颇有来历的古桥、街巷,有的挪了地方,有的变了模样,庆幸的是,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被保留了下来,有些甚至以百年千年之龄依然跻身在如今的繁华都市,白发红颜,静观风云。
如果你曾经走过姑苏子城的很多街巷,或许早已发现,街道内的住宅形式尤其多样。既有深宅庭院、西式楼房,又有上世纪建造的居民新村,或者旧房改造整修后的古建筑居民院落,它们依照分布的地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滚绣坊、醋库巷,大多是前巷通后巷的前庭后院,是那种厅堂高爽、回廊曲折的中式上等建筑结构,庭院又大多有亭台楼阁,垒筑假山,栽植名贵树木,环境幽雅。天赐庄、望星桥、严衙前、五卅路、公园路、民治路,以及十梓街东端一带,大多是独立式花园洋房或者海式石库门住宅。十梓街的信孚里,体育场西侧的洁里,凤凰街的勋德里,五卅路的同益里、同德里等,大多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兴建的公寓式住宅。还有些地段则是极其普通的中式砖木结构房屋。
高岗子巷里的居民住宅,就属于特别普通的粉墙黛瓦民居,就像这条巷子的名字和来历一样简单直接。但是巷子里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见缝插针的各种花草尽显居民安逸生活的本来滋味,让眼见的人不由心生无限喜欢。
这些在旧时地图上就可以找到的窄小街巷,保存至今也着实不易。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城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本穿行在这些巷子里的宽衣敞袖、肩挑担走,慢慢成了时下的短衫长裤、骑行赏游, 就像一张张淡出淡入的幻灯片,放映着时间的河流。
主播:梧桐 清秋
201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