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年六月七日八时”啥意思?有没有道理?
民间俗语是老辈人摸索和总结的智慧结晶,大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也不乏颇费思量的隐喻暗语,常常令人不明就里,一头雾水。
比如这句““五年六月七日八时”就特别有意思,由五、六、七、八与年、月、日、时组成,从字面上来看,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根本无法理解其中有何含义,很难参悟。
其实,究其根本也没有什么玄虚之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指的是人的四个年龄阶段,即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岁,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后半程而言,关键之处在于年月日时的时间定位。
人到半百天过午,古人认为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由盛转衰的节点,阳气生发代表着生命力的旺盛,阳气消弥则寓示着身体逐渐走了下坡路。
众所周知,人体各个脏腑器官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运行之中,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体征平稳,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人体就象一部长途跋涉的车子,几十年的磨损,零部件难免会存在着老化损耗的现象。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延缓衰老速度,可又有哪个能逃脱生老病死的生命轮回。
古人认为是五十知天命之年,何为天命?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年龄段,过往的雄心抱负已成为过眼云烟,成败得失皆能泰然处之。
毕竟此时的身子骨儿和精气神大不如前,非人力所能抗衡。
这里所说的“五年”是想告诉我们,过了五十岁这个坎儿,刚刚进入人生的下半场,衰老的速度并不是很明显,但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衰老以年的跨度才能明显感觉得到。
我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心里真的还不服老,别人也说不显老,可是近两年明显感觉气力弱了许多,牙齿接连脱落松动,硬一点的饭菜就咬不动,尤其是上厕所站起来时吃力的很。
去年初,我的一位同学突发疾病说走就走了。当时得到消息后,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身体是很好的,平时常见他和媳妇一起蹓弯儿。
因此,人上了年纪不能再逞强了,有个头疼脑热不能硬抗,不妨去检查一下。万一有个啥不好的苗头也未可知。据说我的那位同学病发前就有症状表现,纯粹是耽误了。
唉,人老心不老,这句话也只能嘴上说说而已,不可过于当真。说到这里,后面“六月七日八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
古人认为六十乃花甲之年,七十为古稀老者,八十则是耄耋长寿了,这要是在生活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过去,可以说是长寿老人了。
然而,人的年纪愈大衰老的速度愈快,这是不争的事实。
“六月七日八时”的意思是说,六十岁的人,衰老的迹象每况月下;七十岁的人就有点吓人了,衰老的迹象天天都有不同,可以说是每况日下:八十岁的人就更恐怖了,竟然是一会儿不如一会儿。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健康风险不可忽视。民间甚至有“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说法儿。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人注重保养就显得年轻,人也有精神;有的人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则是一脸的暮气,比实际年龄要大的多,生理年龄与生命年龄还是有差距的。
举个例子,我的老岳父今年87了,脑子清醒,腿脚灵便,吃饭也行,身体硬朗的很,一天到晚不得闲儿,饮食起居不用人照顾。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鲜见。
综上所述,我认为“五年六月七日八时”这句老话,虽说有一定道理,却也不乏有夸张之嫌。但老话讲“人老不讲筋骨为能”,多注意点身体健康还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