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玩之__笔洗篇

        笔洗__是用来成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爆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形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花笔洗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但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笔洗的装饰风格也有变化。如明代宜兴窑的莲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贴3根莲花茎,茎端出凸起荷叶、荷包和莲蓬,器体表面不满灰白色片纹。广窑的莲花洗整体塑造成展开的莲花形,花瓣层层叠叠,且在笔洗施明净的蓝会釉。值得注意的事,虽然明清两代莲花洗的形制相同,但还是有不同的时代风格。一般来说,明代莲花洗得莲瓣舒展自然,很生动;而清代花瓣则规整呆板,较程式化。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是宋元时期的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此戏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笔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钧窑天蓝釉鼓钉瓷洗,仿定窑缡纹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青花鱼龙纹洗等。

北宋.汝窑淡天青圆洗

高3.3cm 口径13cm 足径8.9cm
        圆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卷。通体施偏蓝的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的片纹,胎呈香灰色,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钉,并有镌刻的“乙”字。此洗工艺精湛,釉色莹润。
        汝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这三个特征在此件器物上都很明显。

宋.哥窑葵花洗

高3.5cm  口径12cm  足径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

宋.官窑粉青圆洗

高6.5cm  口径22.6cm  足径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此洗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粉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下署“乾隆御制”。可见实乃皇家御用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这件官窑圆洗是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同时,借助于烧成后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宋.钧窑鼓钉三足洗

高9.4cm  口径23.5cm  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南宋.龙泉窑洗

清中期.紫晶雕婴戏笔洗

高5.2cm  口径14.7cm  宽12.2cm
        茶晶为水晶的一种,莹亮透明,晶体中的丝丝络纹标明了其自然天成的材料质地,完美的抛光打磨工艺,使其晶莹可爱。工匠利用材料巧妙构思了一幅天真烂漫的童子在长方形的水池四周或手攀池沿,或蹲踞戏嬉,或憨态可掬地向里张望,似乎在寻觅着什么。

明宣德.霁红釉菱花式洗

高3.8cm  口径15.9cm  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凭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明宣德.青花鸾凤纹葵瓣洗

高4.5cm  口径17.5cm  足径14.2cm
      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康熙.豇豆红釉膛锣洗

高3.9cm  口径8.2cm  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cm。

清咸丰.炉钧釉花卉纹笔洗

高4.3cm  口径13.5cm
      直腹,腹饰卷草纹,身下饰三足,通体施炉钧釉,釉色典雅,色彩斑斓。底书“大清咸丰年籹”篆书款。本朝官窑。

清中期.碧玉福寿云纹四足洗

连座高10.5cm  口径16.9cm  足距4cm
      洗碧玉质,有黑斑。器圆形,口内敛,腹部线条圆润,下具四矮足。器腹近口处饰回纹一周,主题纹饰为云蝠纹和篆体团“寿”字。玉洗配紫檀如意云头木架。
      洗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青铜器,用于日常的盥洗,形体都比较大。宋代以后,瓷洗成为常见的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藏有若干件清代早中期烧造的瓷洗,品种各异。此洗显然仿瓷洗而制,这种玉洗已脱离了盥洗的作用而成为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清.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高7.1cm  口径8.7-11cm
        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叶边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物相配。
       此笔洗雕工精细,莲叶造型与其它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与其它荷叶洗不同,本器以把莲为形制特点,碾琢的物象生动逼真,且富于自然生趣。
明宣德.霁兰釉菱花式洗
 
清.郎窑红釉膛锣洗
(0)

相关推荐

  • 《宋瓷收藏》微拍群2021年1月精品拍 总第442期精品拍卖预展(2021年1月4日)

    拍卖时间:周一(1月4日)  晚上20点 拍卖地点:<宋瓷收藏>交流拍卖群 拍卖形式:竞拍的阶梯是每次出价不低于100元,得标者收5%佣金. 入群需要认证,详情联系群主微信号"X ...

  •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例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载:"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 ...

  • 文房清玩之明清香炉真品赏析

    文房清玩之明清香炉真品赏析 明·石叟款错银丝万字纹鼎式炉 清·大明宣德年制款铜蚰耳炉 清·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鱼耳炉 清·大明宣德年制款筒式铜炉 清·琴侪款平沿铜炉 清·清玩款铜簋式琴炉 清·宣德款铜刻花 ...

  • 2020西泠秋拍:一波文房清玩精赏

    2020西泠秋拍:一波文房清玩精赏

  • 文房清玩之笔架

    ·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多为古人在书写绘画构思或暂息时借以置笔,以免毛笔润湿污损他物.是中国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 笔架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 ...

  • 本皇就是个妖艳贱货,与那些傻白甜装清玩纯的小婊砸不同!【人设篇一】

    小编是抱着猎奇的心点开<九州天空城>的. 毕竟从<闯关东><红色>到<九州天空城>,导演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蛮让人好奇的.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本剧 ...

  • 共和国十大将小传系列之一_《粟裕篇》

    粟裕: 1,入党时间:1926年11月入团,1927年6月入党 2,参军入伍时间: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3,籍贯:湖南省会同县人 4,1955年军衔:大将 5,1955年授衔时任职:总参谋长 ...

  • ____之趣(4篇)

    养花之趣 罗曼宁 阳台的落地窗前,花架上藏着春天. 若要追溯起对养花喜爱的源头,兴许是幼时看的动画<花,仙子>,那里的主人公,去不同的国家,见到不同的花,而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语.那进就觉得 ...

  • “2020年,我学会了__”导写+3篇佳作

    从中国知网发现下面这组文章已经发表,不知什么时候能收到样刊. 虽然下载自己的文章也要付费,但还是感谢中国知网.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有太多难忘的记忆:抗 ...

  • 书法高清字帖大全「王献之篇」

    佳顺书法网院小篆老师2019-02-06 16:00:00 王献之 地黄汤帖 鹅群帖 兰草帖 洛神赋十三行 廿九日帖 舍内帖 十二月割帖 思恋帖 送梨帖 鸭头丸帖 余杭帖 中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