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三章 东河口的宁静

第三章  东河口的宁静
2008年,济南军区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分别部署在南线和北线两大区域。
南线部队:军区前指、20集团军军部及所属部队、54集团军127师,分别部署在都江堰、彭州、德阳、汶川、理县、茂县等地。我们电视宣传“大本营”和军区其他新闻宣传单位,随同军区前指设在都江堰。
北线部队:54集团军军部、162师、装甲11师、20集团军工兵团、26集团军防化团等单位,分别部署在青川、平武、广元、北川等地。
拍摄、制作、传输组成员
为了加强对北线抗震救灾部队电视新闻宣传力度,经军区前指首长同意,我带领记者相军和通信部为我们购买集成的海事卫星传输车及技术保障人员,于6月13日赶往青川、平武两县。
采访原54集团军军长戎贵卿
我们先后到54集团军北线指挥部、162师、装甲11师师部及所属旅团,以及20集团军工兵团、26集团军防化团等单位。采访拍摄了部队转移受灾群众、为受灾群众搭建板房、修筑拦水堤坝、开设帐篷农民夜校、灾区最大的板房学校升旗仪式、白马藏族同胞大灾之年歌声扬等七八条新闻。在6天5夜的北线之行中,对我震撼最大莫过于在东河口的强烈感受。
6月15日,当我们得知26集团军防化团,正在东河口灾区进行消杀灭菌时,便驱车赶往现场。我之所以要去东河口看一看,不仅是去那里采访拍摄这支特殊部队如何开展工作,更是因为那里是整个汶川大地震中,除映秀镇、北川老县城之外的重灾区。
美丽的东河口(网络图片)
东河口距离关庄镇两公里,处在青竹江和红石河交汇处,隶属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四面环山,通往四个方向的两条公路在村里交叉,这里因此并不封闭。南来北往的客商、游人,要在这里换乘、歇脚、吃饭。附近山里盛产野生木耳、羊肚菌、牛肝菌,山野美味摆满了道路两旁。王家山脚下,栖息着红光乡东河口村王阳坪社、三元坝社、后院社、王家山社的村民,各式各样的农家小院错落分布在绿树掩映之中,犹如一处世外桃源。平日里车水马龙的东河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村里小学孩子们的读书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公路上往来车辆的喇叭声,汇聚成美妙祥和的“交响乐”。
这些繁华和喧嚣,被定格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距离村子两公里、海拔1500米的王家山,被强烈地震产生的应力硬生生劈为两半。被抬高的那一半大山,崩塌、断裂、尘浪冲天。上千万立方巨石裹挟着泥土,雷霆万钧从西向东遮天蔽日轰然而下。东河口村4个社、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共计780余人猝不及防,瞬间被深埋于110米的土石之下!
东河口地震前后照片(网络图片)
东河口80秒钟石破天惊、电光雷火般的冲击,没有给世人留下一帧画面。哪怕是一声撕心裂肺的呼救,哪怕是一丝生命终结的气息,都被凝固在百米深处的泥土巨石之中,连丁点儿人类活动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据地震专家介绍,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首破点起于汶川映秀,终破点就是在东河口。
然而,人们记住了映秀镇漩口中学倒塌的校舍,记住了汉旺镇的那个大钟,记住了被夷为平地的北川老县城。可是,有几个人知道东河口这片山石之下,竟然掩埋着近800名本土乡亲呢?
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到达这片令人不寒而栗、四周全新裸露海量巨石和泥土的山窝。公路到此戛然而止,我们走下车辆,身边是令人窒息的宁静。远方的山坡处,还在扑簌簌滚落着碎石。残损的山体,露出白花花峥嵘之貌。放眼望去,感觉就像是一只怪兽,用巨型之爪在地球上狠狠地抓了一把。使原本风光旖旎的山野,被蹂躏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防化官兵消杀灭菌作业
一片死寂的环境中,几十名被白色或灰色防化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官兵,正在紧张地进行消杀灭菌作业。一支支喷射枪喷出白色的水雾烟幕,就像祭出的一支支利剑,直扼行将肆虐病毒、细菌的恶魔咽喉。
带队团领导告诉我们,防化团600多名官兵,在5月25日部署到绵竹、什邡、平武等地。防化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高效地开展大规模、全覆盖式的救援行动,成为灾区卫生防疫的主力军和突击队。20天来,他们对区域内60多个大小乡镇近百个自然村实施了全覆盖式消杀作业,对数百条河流和水源地进行除污处理,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他们还先后完成了华丰磷厂滞留黄磷排危回收、文家坝堰塞湖水质监测与净化、某研究所和混凝土公司危险放射源排查等重大任务,有效防止了核化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驻地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东河口采访现场
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作业中的官兵,他们承受着防护服内摄氏40多度高温的闷蒸,手握喷枪把消毒液喷洒在区域内的每一寸土地上。他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的官兵累晕累倒在工作现场,为的就是让灾区群众使用上洁净的水,呼吸到放心的空气。他们凭借一己之力,让“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预判失准失灵。
在东河口这片新生而寂静的土地上,我们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除了防化官兵以外,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生命迹象。视线所及的破碎山体,像怪兽张开的狰狞之口。好像是在窥视着人类,随时准备反噬一口。原东河口小学遗址处,半截旗杆上的旗帜在山风中摇曳,像是在娓娓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过往。
地震后的东河口,没有任何生息

我在离开东河口的时候,仿佛听到乡亲们在地下挣扎、哭泣。我的心里在流血,眼泪不由自主顺着脸颊滑落。我恨不能生出无限法力,让时间的长河倒流,让破碎的山乡复原,让被掩埋的乡亲们重新回归幸福宁静的生活,让匆促的生命重享人间的酸甜苦辣,让朗朗读书的学童继续追逐心中的向往,让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完成报国的心愿,让过往商旅依然乘兴而来畅意而去,让巴蜀之地丰茂盛产连同温馨故事走向四面八方……

前文回看:
汶川记忆:第一章 紧急驰援
汶川记忆:第二章  艰难七日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王学伦从军四十载,现退休赋闲。偶尔写点文字,纯属兴趣使然,愿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

  • 百年前老照片里宁静的汶川 真希望地震从未发生

    西德尼.甘博(1890年-1968年),美国著名的中国专家,社会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狂热的业余摄影师.他在1908至1932年期间4次造访中国.前往中国各地进行社会经济调查,收集第一手的数据,并拍摄 ...

  • 强军加速度丨国家安全教育日,集团军官兵在行动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在第六个全民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 集团军部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 守卫国家安全的坚固长城 某防化旅 某防化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升官兵国家安全意识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四章 珍贵的视频

    第四章 珍贵的视频 6月18日下午,我们正在青川方向的"猛虎师"(54集团军162师)采访.从都江堰军区前指政治部传来消息:当日凌晨四点多钟,某"铁军师"师直炮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五章 突发性耳聋

    第五章 突发性耳聋 2008年7月12日早晨,没等手机闹铃响起,我就早早醒来. 当天正值发生大地震两个月整,我们安排了不少采访任务.5点多钟,我瞟了一眼帐篷窗口,外边还是漆黑一片.我从用几捆矿泉水作床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六章 感谢卫星直播车

    第六章  感谢卫星直播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前面说过,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部署到灾区以后,电视新闻宣传受到传输条件制约,一度使许多部队抢险救灾的新闻画面传不到北京.官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七章 杨军的故事

    第七章  杨军的故事 部队宣传先进典型的规律,一般都是自下而上推出.先由基层发现.培养.总结.上报,再一级一级汇报情况.由军区有关部门根据典型的意义和价值,确定典型宣传的时机和规模.然后,由各新闻口组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一章 紧急驰援

    [前  言]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历经数年的宣传和期待之中,曾经遥远的奥运梦想已经近在眼前.历来被世界瞩目并寄托着理想期盼的奥运会,将在北京落地开花.全民为之欢呼雀跃.为之释放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二章 艰难七日

    第二章  艰难七日 回忆起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电视报道70天的经历(我在2008年7月21日返回济南,我们记者站最后两名记者坚守了整整100天,才跟随最后一批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撤离),让我最为犯难.最有压力 ...

  • ​王学伦‖汶川记忆:第八章 火炬手的荣耀

    第八章  火炬手的荣耀 2008年,我们国家有两件大事:一是突然爆发的"5.12"特大地震:二是盼望已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 我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军中电视人,跟随部队参加抗震救灾是职 ...

  • 【军旅琐忆】王学伦‖汶川记忆(全文)

    [前  言]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历经数年的宣传和期待之中,曾经遥远的奥运梦想已经近在眼前.历来被世界瞩目并寄托着理想期盼的奥运会,将在北京落地开花.全民为之欢呼雀跃.为之释放 ...

  • 咏春拳入门必学招式【第三章:小念头】

    咏春拳入门必学招式【第三章:小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