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长寿:基本原则之一
人人期待长寿,人人渴望长寿,人人想方设法长寿。由此,出现了很多养生大家,教你如何养生长寿。然而,什么是长寿呢?人,到底能不能够长寿呢?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呢?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不是医生,不是养生学家。作为一个工科男,试图从内能(量)的角度理解养生与长寿的关系 ,提出一种“极限寿命和人体总内能”假说。限于篇幅,本文只简要地叙述一下。如有不当,请指正。
首先,引入”极限寿命”概念: 每一个人,当父母给予她生命时,他或她的基因就定了。基因决定寿命。就是说,人一出生,极限寿命就确定了。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因而极限寿命不一样,且差异很大。有些人的极限寿命可能达到150岁以上,而有些人的可能只有几十岁,甚至更少。
其次,个体极限寿命,只能在理想环境下达到。在现实生活中,受生存环境,疾病,医疗条件,天灾人祸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极限寿命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里,我们定义长寿为: 通过适当的养生方法,让自己的生命尽可能接近自己的极限寿命,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由此,每个人长寿的年龄是不一样的。例如,极限寿命长的人,活100岁以上才能算长寿。对于极限寿命短的人,可能60岁就是长寿了。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长寿呢?这里,不考虑生存环境如战争,气候环境如极热,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只考虑自己能够把握的养生方法。
假设: 每个人的”总内能(量)”是一定的。这里总内能是由个体基因决定的。每个人需要每天吃喝来补充外能。只有内能和外能的合理结合,人体组织才能健康。总内能及极限寿命只是本人的一种假说,也许是一个值得生物学家研究的课题。
养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总内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让自己的总内能耗散率变小,让内能与外能有机地结合,因而长寿。
年幼年轻时,人体内能的释放率较高,与吸收的外能(如进食)结合,增进身体的发育成熟。30-40岁以后,体内的总内能量消耗近半,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慢慢减退,一个人精气神随之减弱。
由此“理论”推断,长期高强度及过度的运动,内能消耗太大,是不利于长寿的。所以,只能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由于每一个人的总内能不一样,适合于他或她养生长寿的运动量应该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锻炼标准。有的人运动强度可以比较大;有的人只能适量的运动;有的人则只能进行较少的运动;有的人则需要大部分时间静养,才能长寿(尽可能接近自己的极限寿命)。因此,按总内能假说,很多锻炼标准是不科学的。例如,每天1万步,不适应于每一个人。过一段时间后,有些人身体如关节等部位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另外,人过60岁后,大部分内能已经消耗,内能调节的效率变小了,所以,锻炼强度和频率应该相对减少。如果还坚持年轻时的运动量,不利于长寿。
因此,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这是养生长寿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的养生长寿就是发现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及运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