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的角度推进中医的国际化

全球疫情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据凤凰新闻报道:2021年前四月全球新增确诊7000万例,病死数已超去年总数一半以上。目前老挝、柬埔寨、东帝汶、蒙古、泰国病例增速排名世界前5,且均为中国邻国,疫情中心由欧美转移至亚洲与拉美。亚洲和拉美目前已是世界最新疫情中心。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亿五千多万人确诊,近320万人病逝。

世卫组织调查显示,近期,科学家在印度境内发现了另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他们将其称为B.1.617。世卫专家推测,与其他在印度境内传播的新冠病毒相比,这种新发现的变异病毒传染性更强,发病率更高。因此,B.1.617很有可能就是造成印度近期疫情恶化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目前B.1.617已经蔓延到至少18个国家,主要出现在印度、英国、美国、以及新加坡。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变异病毒最近开始侵入中国,内陆部分城市已发现相关病例。

为此,国际专家认为:

1.靠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程度不高,而且维持时间也不久(才几个月)。

2.只要地球上还有疫情,病毒就可能会不断变异,产生更加凶险(传染力或致病力)的变异株。
3.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安全的。变是必然的,不变是暂时的。印度变异株及其传染速度,必将拖累全球。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那末,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为了防止疫情,人类除了打疫苗来达到群体免疫(但这又不是治本的完全可靠的方法),靠出行常规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我们还有其他的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吗?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们有大自然恩赐给人类,能药食同源、“治未病”的中医药,对提高免疫力很有作用。

朋友劳动节发来一则问候:“今年很火的一句话: 现在拼的不是学历,也不是能力,而是免疫力!健康就是存款,快乐就是利息。照顾好自己,又有存款又有利息,世界才会属于你。五一节快乐!”

在4月24日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中医药文化”学术会议上,专家指出:中医国际化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心,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医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整体和谐的宇宙观和人体观、气血、情志、经络与脏腑的认识论及方剂配伍的标准与标注应是传播的重点,国际化的中医既应是人类健康的智慧体系、生命认知的知识体系,也应当是一套医养结合的诊疗体系。

也有专家探讨19世纪后期美国病人对中医药的认知,指出美国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主要包括肯定中药疗效显著、赞扬诊脉方法神奇、认可草药茶治疗和饮食控制手段、接受中医疗程较长等方面,提出疗效是中医药“理念”跨文化传播的基础。

自2019年年末开始的一场汹涌而来的全球疫情中,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在抗击疫情中已经发生了一定的作用。类似“清肺解毒汤”等中医良方对一些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痊愈已经有较多的临床案例。推进中医国际化有利更好地减少疫情对人类生命的伤害。

推进中医国际化,首先需要正视中医药研究和应用在国际上的差距。毛泽东曾多次说过:“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但如今,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占5%-7%。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一些原失传的,或被国外改良的中成药在海外销售火爆。国内到日本旅游回来多数带的是在日本药妆店购买的护肤品或保健品等。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据了解,生产汉方药的龙头企业集中在津村等少数企业手里,他们特意在深圳开办一家涉足中药饮片的药业公司,高薪聘请从中国药企退休的老药工担当技术指导,涉及人参、桂皮、柴胡等500余种中药材原料、中药饮片。

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

以中医为基、西医为技,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千金方》等经典著作,构成了独特的以体验为主的中医理论体系。一般来说,中医对人体健康来说,根据不同的体质和时令节气等,进行因人而异的身心调理,需要系统的辩证治疗。而西医主要是基于解剖学基础上的,根据不同的人体器官疾患提供相应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前者侧重养生,后者侧重去痛。两者不同体系、不同治疗手段的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提高人类生命安康,促进人类长寿快乐。

强调中西医结合中,也要尊重医生,重视医德文化培育和交流。《清明上河图》中的“宋·赵太丞家”中药铺。赵太丞正站着为前来求医的两位女子答询。门柱上的对联:“不惜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长寿。”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的营业大厅,抬头可见高大的青砖门楼上携刻有“是乃仁术”四字。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医者具有崇高的地位。

“健康中国”将涌现一大批身心健康、长寿的公民。2020年9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发布了一个《写给中国人的健康百岁书:健康长寿专家共识》,提出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核心标志是:“高寿加上自理能力”。高寿即长寿,但若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自然不是健康的长寿的老人。该《专家共识》还指出:自理能力除了自理生活外,还应包括自主决定。“自主决定”反映了一个老人的智力、心理状况和协调状态的良好。此外,健康的老人还应该自強、自尊。“自強”不是不切实际的争強好胜,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国民普遍建立医保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实际,一方面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师号脉,根据不同节气通过中医配方来调理自己的身体,提高身体的活力和免疫力。

沪上一知名中医大师向我授言:中医药确有预防作用,建议以药食两用方为切入点,强调服用的方法和针对性,同时还有传统功法配合等。强调不是天天服、简单服三药三方,更符合中医理念,一般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还有些区别。

之所以强调中医药来达到标本兼治,这是依据大自然恩赐人类的植物为原料,具有天然有效、价廉物美的本色。我们还有很多的植物如花卉蔬果等,其营养和免疫的成分还有待深入挖掘和开发应用。这就需要除继续发挥公立医院的作用,还要重视发挥非公医疗机构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已可用医保就诊的民营中医药馆的特色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台涅说过:“健康乃是自然可以给予人类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莎士比亚说:我们的身体好比是一座花园,我们的意志便是园丁,让这花园百花齐放还是荒芜,全在于这园丁。

在大力推进中医的国际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杏林春暖、橘井泉香、仁术济世、大医精诚”等一个个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将在中西文化的当代沟通交流语境中,共同继承和发扬悬壶济世的中医仁术精神。

2021年5月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