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贺知章: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位86岁老人,为什么最好命?
在最近口碑爆棚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小编发现了一个宝藏人物。
靖安司的何监在解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首诗时,说这是他自己的诗,小编惊呆了!这不是贺知章的《咏柳》吗?这个韩童生饰演的老大爷是贺知章?
后来去确认了下,还真是。
他是剧中主线人物李必的授业恩师,时而不羁,时而怪诞,骑着毛驴儿饮着酒,表面神神道道,实则大智若愚。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贺知章,可以说是大唐最好命的人。
做官50年,历经四帝
贺知章,字季真,他是古代诗人里最长寿的一个。他活了86岁,比南宋时的陆游还多活了一年。
其次,他仕途一帆风顺,做了近50年的官,经历四任皇帝。别人都是伴君如伴虎,他却一直都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有什么事都要听听他的意见。
他退休时,皇帝特设帐幕,命百官饯行,这样盛大的场面足见唐明皇对贺知章的重视和尊敬。唐明皇不仅命人办理了这些事,更亲自赋诗为其送行。
在《送贺知章归四明》的序言中,唐明皇将赋诗赠行的来龙去脉做了说明:
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在唐代,道教盛行,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像贺知章这样,位极人臣而致仕,离开时不仅有百官饯行,更有皇帝亲自设宴饯行、赋诗相赠,不仅在那个时代绝无仅有,纵观历史,更是史无前例。
甚至在他去世后,新皇帝唐肃宗还觉得他生前的官不够大,非要给他追封个更大的官才算是得到一点心理安慰。
744年,贺知章回到故乡。他当年的伙伴都已去世,现在的晚辈也把他当外地人,反而问他:“大爷,哪来的啊?”
于是就有了那首《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想来彼时彼刻,他定然是有些悲伤的吧。
教科书般的为官之道
他经历四位皇帝,混迹朝廷五十余年,还能全身而退、载誉而归,这与他的人生观念和为官之道密切相关。
贺知章在37岁时就被被武则天钦点为状元,取得学历、帝都落户、解决编制。
彼时,正是朝廷内风起云涌的时刻。“拥李派”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恢复李氏江山,“拥武派”则站在武则天侄子们一边,“后宫派”的张氏兄弟也大权在握。
贺知章只要稍微抬头,满眼望去全是大腿。他随便去抱一条,就会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贺知章却甘愿做一个朝廷小透明,每天默默无闻的上班打卡、下班签到、回家吃饭。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很难混出头。
直到722年,64岁的贺知章依然是一个小官。从七品,相当于副处级。
如果生活在现代,会有无数篇文章diss他: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你的同龄人已经抛弃你》、《世道变坏,是从状元不得志开始的》......
人们不会关注他这一辈子过的是否幸福,也不关心他想要的是什么,只会用他跟别人比较,满足自己的意淫。
贺知章不在乎,他一辈子只是埋头苦干。当大腿折了,抱大腿的人都茫茫然无所归依,只有小透明贺知章稳坐钓鱼台。
正是那一年,唐玄宗把都城迁回长安,也把贺知章调入丽正书院,参与编书的工作。贺知章时来运转。
仅仅4年时间,他就从七品官升为礼部侍郎,后来又做了正三品的太子宾客、秘书监。用前半生的积累,换来后半生的功成名就。
那些年,贺知章的口头禅只有6个字:别着急,慢慢来。
他率真赤诚,似闲云野鹤般的世外高人,又有仙风道骨般的处世境界。他出入官场五十年,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从未遭受贬斥,可谓官中完人。
据《唐才子传》记载,其为官期间,未尝有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等劣行。他能本真待人,在皇帝面前也能游刃有余,仕途通达,可见贺知章的人格魅力了得。
朋友满天下
而除了仕途顺利之外,贺知章一生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很多都非常有名。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来到长安,在紫极宫遇到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恭恭敬敬地请他品评。贺知章看到最右边写着三个字:蜀道难。
这首诗的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气势!这用语!一般人谁能写得出来!
他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整首诗,看到左下角有三个字的落款:李太白。
贺知章激动地拍着李白的肩膀,夸道:“你就是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哪!走,我们喝酒去!”
从此后,李白“诗仙”、“谪仙人”的名号就被传开了。
话说那次喝酒两个人都没有带钱,贺知章还把自己腰间佩戴的小金龟抵了酒钱,这也是典故“金龟换酒”的由来。
虽然两人相差四十岁,但是不妨碍他们成为忘年交。在贺知章离世之后,李白饱含深情地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其中回忆起二人当日月下对酌的场景,不免潸然。
对酒忆贺监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一次金龟换酒,一生知己相交,一个仕途坦荡衣锦还乡,一个却空有抱负难以报国,“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
和李白一样,贺知章也爱喝酒,还因此喝出了名,位列“饮中八仙”第一位。
饮中八仙:贺知章、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虽然他流传下来的诗并不多,也就20首左右。脍炙人口的就两首,但是他却被后人称为“诗狂”,和“诗仙”、“诗圣”等并列为唐诗巨擘。
他还是个书法家,草书写得特别好,和“草圣”张旭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张旭被人称做“书癫”,他被人称作“书狂”,真是“癫狂”到一起了。他们和当时的另外两位吴中名士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孝经》部分
有尺度之狂是为真狂
晚年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可在他的诗歌里却很少能读出狂意来。
或许那个时代不乏狂人,李太白仰天而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一字一句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连杜甫这个悲苦诗人也曾有过“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狂傲。
或许在那个才华从不稀缺的时代,诗人的狂便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而贺知章的狂,却多了一些从容。
他的狂,是不拘小节,纵情不羁的豪迈;
他的狂,是为官多年,恪尽职守的尺度;
他的狂,是玄宗赐诗,百官送行的敬重。
他狂得有尺度,做了几十年太平官,尽忠职守,毫不懈怠。
他狂得有度量,他没有架子。他不拘细行举荐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后辈都能相处得悠然自得。
贺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么是分寸,他不拘细行,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
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试问,这样的贺知章,又怎会不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