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做个冷淡的人
来这人间一遭,都是怀揣美好与天真,以为热情待人,真心给予,就能换来自己想要的,殊不知,南墙撞便,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时才明白,天真又单纯的想法,其实就是一个傻。既然如此,那倒不如做一个冷淡的人,少一些伤害,多几分从容。
冷淡,避免被伤害!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到: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以为人心换人心,以为倾尽所有的给予与热情就能换来同等的相待,殊不知,人性本贱。所以人才说,每天给一个糖,一天不给,他恨你。可是别人每天给他一个巴掌,一天不打,他感激涕零。原来再美好的愿望,抵不过至贱的人性。如此想来,张爱玲要逃离虱子远离人群,也无非是被伤太深的躲避与逃离罢了。若是一个人能早一些参透人性,学会冷淡,就可以少受一些伤害。
你以为的热情,在别人看来就是可以随意践踏的低贱。你以为的付出,在他人眼里,也可能一文不值,或者,成了习以为常的理所应当。低到尘埃里,开不出花,只有更多的被践踏与被伤害,所以不如冷淡,至少还保持一丝体面与尊严。
亦舒曾说过:“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冷淡,热情才有价值!
常常会看到一些八面玲珑的中央空调,其实这种东西非常的廉价,不要也罢。三毛说,“如果你给我的东西和别人的一样,我就不要了”。他能人人都给的东西,即使给了你,也不值得开心,反正是廉价的,遍地都是的。倘若是冷淡之人,对谁都冷淡,却偏偏温暖了你,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偏爱极有价值也值得珍惜,否则,烂白菜,给一筐也说明不了什么,无非是拉低层次。
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也只有有所区别的,不随意讨好的,不百搭万能的给予,才能凸显价值。越是冷淡之人,给予的热情,才更有价值。
“我不是对谁都好,只对你好!”和“我谁都讨好,你不是例外。”石灰与玉石的区别,是个人都能体会。
对无关之人的冷淡,才能腾出精力对亲近之人热情。
冷淡,才是人际的常态!
蔡康永说:“其实我鼓励大家做一个比较冷淡的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一个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一个好的立场,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
他还说:当一个冷淡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变热情。可你当一个热情的人,最悲惨的事就是你会慢慢变冷淡。不要把温暖当成是本能。跟人相处,你从冷淡开始,你就给了自己每一次都进步的机会。
既然是一个冷淡之人,就不用花时间精力去维系一些不必要的关系,我有我的生活与选择,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成风景,无关他人。
陈果在《好的孤独》一书里写过:“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该保持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小说《无声告白》写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生短暂,为自己而活,就得首先放弃那些热情,讨好,奉献。不自我绑架,不畏惧流言,当你真正关注自己的时候,才明白杨绛所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冷淡,才能持久!
所有过于浓烈的东西,都只有刹那芳华。而只有淡,才能持久。
倘若我们放弃内心深处对他人的期待,就不会失望;放弃在乎,就不会伤心;放弃期盼,就不会被伤。
不对任何人有过高的期待;不对任何的结果有所执拗,不在乎别人以怎样的无情姿态,我们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多,也正是那份疏离与淡然,也让一份关系,能够淡然持久,“不辞冰雪为卿热”,伤了别人,更伤自己。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余生,做个冷淡的人,不用为了护他人周全而为难自己,也不用用热情换取人格折损、不被珍视。冷淡,既让自己活得轻松,亦是避免伤害的自我保护。
2020.12.25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