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将本品列为中品,载其“主温...
《神农本草经》将本品列为中品,载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突出了本品温中、止痛、下气等功效。《名医别录》在主治方面予以补充,增入“主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药性论》对其主治有所扩充,对《名医别录》之主“腹内绞痛”、“心腹痛”具体化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又对《神农本草经》谓“除湿血痹”扩展为“疗遍身顽痹”,并提出能“利大肠拥气。”《本草拾遗》则增“杀恶虫毒,牙齿虫”。《日华子本草》又增加了“健脾、通关节”、“下产后余血”等功效,并载能治“肾气、脚气、水肿。”《本草纲目》总结历代医家的经验增入“开郁化滞”的功效,并载其还能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生疮。”历代本草著作的这些记载,为现代临床使用吴茱萸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性能】 辛、苦,热;有小毒。主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疏肝,止呕,燥湿。
【应用】
一、寒凝疼痛证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瘀滞,并能止痛,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临床上用以治疗多种寒痛证。
1.头痛证
本品主入足厥阴肝经,“其性下气最速”(《本草便读》),故善治肝气上冲之厥阴头痛。如《金匮要略》之吴茱萸汤,治胃虚停饮,肝气犯胃上冲之头痛、干呕、吐涎沫,即用吴茱萸配人参、生姜、大枣以奏效。后世医家宗仲景之法,以吴茱萸汤加减治偏头痛兼见眩晕、干呕、吐涎沫者有良效。《朱氏集验方》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不思饮食,用吴茱萸、茯苓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本品治头痛除内服外,外用亦可取效。如《千金翼方》治头风证即取吴茱萸煎汁以布沾拭发根。
2.腹痛证
本品善温散肝经寒邪,用于肝寒气滞之腹痛实证,有较好的疗效。
(1)治疝气痛:
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如《医方简义》导气汤,用吴茱萸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治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丹用本品为主配泽泻研末制丸服,治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者。
(2)治经产腹痛:
寒凝肝脉则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使气不能运血以畅行,气血不通,冲任经脉不利而致经产腹痛。本品善温散肝经寒邪,对寒滞肝脉有治病求本之意。如《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本品为主,配当归、桂枝、川芎等,治寒凝血瘀崩漏腹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九痛丸用本品配附子、干姜、巴豆霜等治疗宫外孕寒结腹痛。因于肝寒气滞,宜适配疏肝理气之品以提高疗效。
(3)治肝胃气痛:
取本品疏肝暖胃、散寒止痛之功,可用治肝郁胃寒之脘腹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