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针治痛

古人对疼痛的认识

 
① 疼痛的原因
 
疼痛的原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跌打。《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医原》:“燥者,或肌肤刺痛,手不可扪,或项背强痛......。”《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导致疼痛的原因与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疫痛篇》:“疫则兴痛如劈。”均论述了疼痛的原因。
 
② 疼痛的病机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通是导致疼痛的最终原因,是各种疼痛的病理基础。早在《内经》中,就对疼痛的病机有所认识,《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热留于小肠,肠中痛,痹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刘恒瑞在《经历等论》中对《内经》的理论又有进一步认识,他认为“古人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着为实痛而言,若执此以治诸痛则谬矣。今将余力治痛而得效者,为业医者备陈之夫痛亦各病中之一症也,必得其所因而后之,始无差谬也。”说明了疼痛不但有实痛,而且有虚痛,疼痛只是各种病的一个症状,必须根据病因,辨证治疗,才能不会有差错。
 
常见的关节疼痛等属实痛,特点为跳痛、剧痛。而肾虚腰痛、痛经等,属虚证,特点是酸、隐痛,喜按。
 
手针治痛的机理
 
手针是在体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相对平衡学说为基础,它是通过针刺手部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病的目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25个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有效穴位,止痛效果颇佳,而且往往一次见效。人体是一个整体,“经络体系,外络肌表,内联脏腑,以沟通表里,运行气血”,保持人体相对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胜利活动。。
 
① 手体相形
 
人的手形同机体,以外形上看手指就是头面、颈项,手掌则则是胸腹四肢。以上至下看,中指尖端为头顶,依次向下为颈项、胸腹、上下肢,以前至后看,手的桡侧为前,尺侧为后,即拇食指为前,无名、小指为后,手掌和手背即为身体的两侧,根据手与身体的对应关系,穴位的分布大体上与之相应,如:“头顶痛点”位于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颈项痛点”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胸痛点”位于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腰腿痛点”位于手背腕横纹前1寸半第二指伸肌腱;“足跟痛点”位于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前头痛点”位于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后头痛点”位于小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② 经络、穴位、部位间的相互通应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阴阳相对的内在联系,人体有手足三阴、三阳经,统称为十二经。手三阴经相对手三阳经;足三阴经相对足三阳经。具体说来即手三阴经均分布在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均分布于上肢外侧,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同时手三阳经又相对足三阳经,手三阴经相对足三阴经,它们之间即相对又沟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手三阴经从胸腹走手,循环不息,往复无穷,因此针刺手部穴位可同其周身,达于各部。《内经》记载:“夫四末阴阳气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手足,根据人体相互通应的原理,取手部穴位治疗周身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
 
③ 手针治痛的机理
 
中医认为疼痛的最终原因是不通。
手针治痛最重要的是调气,不管是实痛还是虚痛,所谓“用针之要,在于调气”。运用手部与周身各部相对通应的关系,通调气血,贯之周身,以已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手针的选穴原则
 
① 对应选穴:即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手部穴位,如:踝扭伤取踝点,肩痛取肩痛点。
② 归经取穴:即按疼痛性质属哪一经的病变,选取位于某一经上的穴位,如:胁痛取偏头痛点,目痛取后头痛点。
 
手针治痛中,均采用缪刺法,即不同的疾病选取其对侧手部的相应穴位,左病取之右。右病取之左。
手针操作手法

① 选用28—30号,0.5—1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一般可深至1寸,用中强度刺激,留针3—15分钟。

② 治疗扭伤性疾病时,应令患者一边活动一边捻转针刺。

③ 对于疼痛严重属实证的患者,可用强刺激捻转,运针1—3分钟,必要时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用皮下埋针法。

④ 如需持续刺激的患者,可加用电针或经络疏通仪治疗。

常用的手部穴位主治及针法

① 腰腿痛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半,第二指伸肌腱。

主治:急性腰扭伤。

针法:直刺,深3-5分许。腕方向斜刺1-1.3寸。泻法:提插捻转,扭腰。

② 踝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踝扭伤,踝肿痛。

针法:直刺,深1-2分许,腕方向斜刺5-8分。

③ 胸痛点: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挫伤,肋间神经痛,胸痛。

针法:直刺1-2分,腕方向斜刺0.8-1寸。按摩胸部,患者深呼吸。

④ 眼痛点:拇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红眼病(可配合耳尖放血)。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3-5分。配合眼部活动。

⑤ 肩痛点:食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掌指关节方向3-5分。新得之患一次就好。

⑥ 前头痛点: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前头痛,胃痉挛,急性胃痛。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3-5分。

⑦ 肩痛点: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疝气疼痛。

针法:直刺,深1分许。斜刺3-5分。仰卧,小腹敛气,紧提慢放。

⑧ 偏头痛:无名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胁痛。

针法:直刺,深2分许。斜刺3-5分。患者活动头,深呼吸,咳嗽配合。

⑨ 后头痛点: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目痛。

针法:直刺,深1-2分许。斜刺3-5分。患者做低头、扬头,闭目、睁眼活动。可配下睛明。

⑩ 脊柱痛点: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脊间韧带损伤。

针法:直刺,深2分许。斜刺5-8分,医者按摩,患者活动脊背。

强制性脊柱炎:夹脊穴,背俞穴,大柱,阴陵泉,绝骨,太溪,标本兼治。

⑾ 坐骨神经痛点: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直刺,深5分许。

⑿ 咽喉痛点: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喑哑,咽干,咽喉痛。

针法:直刺,深5分许,斜刺0.8-1寸。患者吞咽唾液配合。

慢性咽炎:手针后配体针——太溪,调动肾水上行。

增音1.5寸向咽喉方向斜刺,提插捻转,拇指一捻出针,一次见效。

⒀ 颈项痛点: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主治:落枕,颈项痛,偏头痛。

针法:直刺,深5分。斜刺0.8-1寸。

⒁ 牙痛:手背第四指掌关节尺侧缘。

主治:牙痛。

直刺,深3-5分许。

⒂ 足跟痛点: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

主治:足跟痛,心痛。

针法:直刺,深3分许。站立进针,令其顿足。直立,缪刺,顿足。治疗过程中避免房事。肾虚足跟痛3次过来;骨刺最少7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