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 按照老师要求预习课文,听课效率还是比较低,结果是因为预习过多了。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预习课文这个学习方法,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希望学生们掌握的重要学习技能。虽然老师们日常会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和家长往往对预习不太上心,通常就是读几遍课文,就认为是预习了。按老师要求来预习,成为了被小学生们欢呼雀跃的语文作业,相比书面作业,如果语文只有预习作业,学生们还会觉得自己赚了。预习,是为了在第二天学习新课文的时候,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堂听讲效率。

不过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遇到过的预习怪现象,数不胜数,其中因为过度预习导致在语文的课堂听课效率下降,语文成绩反而也受到了影响。由此可见,预习不是你想怎么预习就可以的,如果让学生自己都预习好了,那我们还需要老师讲什么?但是预习又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去掌握独立学习方法,养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那么,语文学习中,预习究竟该怎么做呢?

1、 预习不能太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

究竟什么样的预习是刚刚好的预习呢?既不能太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进度,给我们小学生量身定制预习方案。而这个方案并不是,把新课文读2遍,抄写3遍新课文内的生字词,而是要有启发,能够引导小学生去独立完成的预习作业。比如,我们的老师经常布置的程式化阅读作业,就是把新课文读3-5遍,让家长签字。至于读得怎么样?是否能明白课文内容,能否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这些都没有让家长反馈,家长做的就是签上一个已阅读的文字。

我们让小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第二天的新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前有了了解,有了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抱着目的来听讲,比盲目听老师讲课的效率要高。语文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全班同学语文学习情况来布置。比如,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不高,那就需要多来阅读,甚至需要复述课文内容。如果孩子们喜欢思考,那老师可以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预习的方式有很多,关键就看老师如何布置作业和引导学生。

2、 预习不是超前学习,允许带着问题来上课

我们小学生在收到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总有一种错觉,就是老师总让我们自己先学,那还要老师干嘛?家长们对于辅导预习作业,要签字的那种都比较抵触,不是要求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吗?那还要家长签字干嘛?都让家长教会了,要老师干嘛?教育责权划分不清晰是导致家校矛盾的主要原因,那么预习到底是谁来做呢?当然是我们的学习主体,小学生。我们老师需要学生们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预习不是超前学,而是先去了解内容发现问题,第二天允许学生们带着问题来上课。

那么怎样的预习才算不是超前自学呢?老师要根据每个年级段的小学生,具体学习能力来布置预习作业。既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范围也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比如,我们给刚学会查字典的学生布置把新课文中的字,全部用字典查一遍,还要写出词意和造句,这就是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了。我们老师可以改一改,把新课文中,你认为不认识的字,用字典查一查,了解词意即可。引导和锻炼小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根本目的。

3、 预习不是做练习也不是刷题,而是了解新课内容

对于家长来说,喜欢给小学生布置额外的作业,是一种学习常态。往往在语文作业没有书面作业的时候,细心的家长还会给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讲解自己的知识点,可是预习不是做练习也不是核算体,而是通过预习去了解新课内容,通过了解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问题。而家长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预习任务了,只要把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完成,就能够达到预习的目的。

预习不光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学习方法,也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适当的预习,才能让学习和听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生预习的问题,大家都有什么建议和困惑?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