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中伏雨堵门,寡妇早嫁人”,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经过人们口口相传至今的,有些俗话,对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于此同时,俗话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俗话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同顺口溜般,很容易被人记住并传达。另一个特点便是寓意丰富,非常有内涵。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而农耕是看天吃饭的,于是古人非常注重观察气候,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当然,也有很多俗话是涉及到气候的,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雨中蝉声叫,预示晴天到”、“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明”……

虽然古代并没有天气预报,但是古人却能够通过这些有关气候的俗语,按需选择自己的出行时间,避免遭受到不好的天气。

在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话,叫“中伏雨堵门,寡妇早嫁人”,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在了解这句俗话的真正内涵之前,得先知道什么叫做“中伏”,大伙想必都曾听说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俗语,其中的三伏,也叫“三伏天”,被认为是一年之中,三个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伏字代表阴气潜伏在地下,导致酷热。三伏天的具体算法,得按照干支纪日的排列来推演,而初伏代表入夏的第一个酷暑时间段,一般为十天,末伏也就是所谓的“秋老虎”,是立秋之后的一段酷热时间,一般也是十天。

至于中伏,则要经过推算,10天到20天不等,今年的中伏,则是在公历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十日。

为何说“中伏雨堵门,寡妇早嫁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三伏之一的“中伏”这一时间段,天下大雨,雨大到堵住了门口,在古代相对落后的时代背景之下,将是一场灾难。

首先,中伏天时,是农作物接收阳光,积累能量,为接下来的秋收奠定基础的时间,如果中伏天日照时间充足,那么农作物将有个好收成,如果中伏天连绵下雨,不见天日,那么到了秋天,便没有一个好的收成。

其次,如果雨水下的过多,在古代水利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农作物便会积水过多而焉去,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导致颗粒无收。

最后,古代的房屋,并不如现代的结实,如果雨水过多,天气过于恶劣,难免会出现房屋倒塌的情况。

总而言之,如果中伏天雨水过大,对于古人而言,是一场灾难,不仅仅会导致无家可归,还会导致饥荒挨饿。

而后半句“寡妇早嫁人”就比较好理解了,即使是寡妇,也不得不逃难嫁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够在不断增强,因此,并不会导致后半句“寡妇早嫁人”的现象,因此,这句俗话已经变得不受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