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笔记 002 天人和一

人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把自身的方方面面了解到,照顾好就行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和周围的环境,和大地、气候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大自然的一切,特别是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中医十分重视这个关系,认为人体健康和气候不能分开,必须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病和长寿。因而,从一年中找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规律,并指出应该怎样适应客观环境的方法和违背气候变化后可能招致的疾病,还根据这些原则,分析演绎出诊断和治疗等方法。
例如,非其时而有其气,即春应温而反寒或热,就是不正之气,称做“虚邪贼风”。这些不正之气,必须及时回避。至于四时气候有规律的变化,这对人体是有利的,称为 “正气”。
因此,人们常常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正常转变来调养和治疗疾病。
举个例子来说,老年人常见的痰饮咳喘,春夏轻减,秋冬加重,原因是脾肾阳虚,湿浊凝聚为痰,临证上常用温药调养,并且主张利用夏季阳气最旺的时期来调理预防。
又如,血虚肝阳旺的病人,到了春天容易发作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等症。这种症状的发生是和气候息息相关的,故在冬季给予滋补,可以防止发病的机会。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理解到中医在养生和治病时,密切注意内外环境的相互适应。 
再者,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会产生不同的疾病。
我国幅员广阔,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湿。因而不同地区常有不同的病症。此外,对一般病的治法和用药及药量,南北方也有出入。中医惯常说: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这个意思。 
禀赋的强弱,形体的肥瘦,情绪的愉快、忧郁、急躁,以及精神刺激等,中医也是非常注意的,认为这些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关系,在治疗时必须顾及。如强者耐受重药,体弱者不宜重剂;体丰肥者多湿多痰,瘦者多阴虚内热。这些虽然不是刻板的,但一接触具体病症,就有很现实的参考价值。
例如咳嗽是一个肺脏疾患,经久不愈可以影响到心脏而兼见心痛,喉中介如梗状,咽肿喉痹;或影响到肝脏而兼见两胁下痛,不能转动,转动则两胁胀满,也能影响到胃而呕吐,或影响到膀胱而咳时遗尿,称做心咳、肝咳、胃咳和膀胱咳,治法就各有不同。
故而,同一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季节,甚至同一病症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不同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药。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在临症上有两个突出点:
其一,不仅仅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其他部分所受到的影响;不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因此引起的其他因素。
其二,认识到病和病人是不可分开来看的,每一个病都应从两面着想,一面是病邪,一面是正气,即病人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因而一面要祛除病邪和改善病况;另一面要调理病人的生理机能,增强其自然的抵抗力,帮助恢复健康。
所以,中医在未生病时重视避邪,既受邪时又急于祛邪,但同时不忽视扶正,在某些情况下,还把扶正作为主体。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而这一观念是贯彻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