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张浩洪:清明遐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来临之时,每逢读了杜牧的这首诗以后,幽静的心里,不知为了什么,总是有些不宁起来。是望着屋外的纷纷细雨,有些惆帐,还是到了这个时候,又激起思想深处无限的怀念和遐想?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正是仲春与暮春交接之际,此时,冬天的寒冷彻底消失殆尽,湿热的地温逐渐上升,天上空气凝集的水分愈来愈多,所以这个时节也特别爱下雨。雨,成了清明节的珍贵产物;清明节,则成了雨的必归之途。当人们披着湿润的东风,也许正在路上行走,或者野外踏青,抑或从事着地里的农活,正遇上丝丝春雨。春雨潇潇,无声无息,点点滴滴,滋润着大地上刚刚露头的麦苗、野菜,洗刷着浑身泛绿的杨柳。他们倒是欢天喜地,在微微细雨的洗刷下,摇头摆尾,尽情活动着阿娜多姿的身形。而遭到雨淋的人们,则是浑身精湿,边藏头缩颈的跑着,边用手擦去顺脸留下的雨水。在这股凉意的袭击下,有的甚至打起冷战。这些,或许就是路遇春雨“欲断魂”的缘由吧!也许,由于寒冷,走在此时的路人,不由的想起饮一杯热酒驱驱寒意,而他又不知哪里有酒可卖,只得求救于在旁放牧的孩童,孩童则毫无保留的指给他出售酒的地方。这一蕴含画意的诗篇,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此时吟咏的千古绝唱。
还有,清明节是祭奠故人的时候。到了这天,不论你的职务多高,地位多么显赫;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贫穷;不论你年龄大小,来自何方,到了这天,大都怀着沉痛的心情,手拿纸钱,来到埋藏着长辈亲人的坟头,烧纸叩头,或哭泣或祈祷,每个人都是一脸凝重悲切之像,每个人又都是一份痛彻肺腑的沉重心情。人们望着一堆堆冒着蓝蓝火苗的纸钱,一缕缕袅袅上升的青烟,随即,片片纸灰,如同翩翩起飞的蝴蝶,尾随着青烟的后尘,消失在蔚蓝的空中。刚刚在坟头长出来的株株小草,经过纸钱的烤灼,似人们此时的心情一样,也都沉默无语,蔫蔫的低下头去,或者软软的趴在坟头之上。四周,虽说人来人往,但景象却是充满低沉、悲切、凄凉,愈加给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惆怅和哀思。“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人在此时,不胜伤感,伤感之余,想到那些躺在坟茔中的逝者,想到那些遍布于四周的幽灵,是对生于世间的后者示以心满意足的微笑,还是露出一腔哀怨与悲沧?这些谁也不知,只有那些亲历者方能加以诠释。诠释之中,不免心中生出一丝惊悚!如果此时体会一下诗人“欲断魂”的句子,用到这里觉得也是恰到好处。
清明的雨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悲悲切切,也不全是心悸间的阵阵寒冷,而更多则是新生的万物。经过春雨的滋润,大地返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柔如棉纱的纷纷细雨,荡涤尽严冬带来的诸多垢污;格外清新的四野,草长莺飞,花枝吐蕊。“春风杨柳万千条”,“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当雨过天晴以后,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嫩绿的树梢,如少女的披肩秀发,飘洒俊逸;绽开的树叶,将树木点缀的轻盈喜人。和风轻抚下的桃李杏树,花满枝头,红白相间,蜂蝶翩翩,争相起舞;小鸟啁啾,欢快的跳跃,愈加给这诗情画意的景象涂上浓重的一笔。还有,桥下的小溪,流水淙淙,清澈见底,深藏多日的鱼虾青蛙,摇头摆尾的在里面游来游去,尽情嬉戏,是向人们告知春天的到来,还是显耀自己的新生?恐怕两者尽皆有之!
清明,说不完道不尽的万物生发之节,看不全写不透的秀美画卷,使得人类世界产生无限的生机与向往,其情其景,既浓亦淡,既真亦幻,情深愈加悠远矣!
(作者:张浩洪,河北滦南,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