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演艺产业发展概况/郑荔鲤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2014年全球音乐产业收入149.7亿美元,较2013年微降0.4%。全球数字音乐与实体音乐收入首次持平。2013年6月,文化部联合中央八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政法发[2013]28号)指出:演艺业是极具再开发能力和产品衍生潜力的核心文化产业,演艺企业和演艺市场的发展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演艺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历史悠久。古乐舞、西周的礼乐和和隋唐的宫廷燕乐等都出现中国早期的演艺活动。表演艺术所独有的由观演同步性和观演直接体验性所产生的剧场性为其在文化市场中保留独特的发展空间。
一、政治环境:政策保障不断优化
长期以来,具有社会事业性质的演艺行业依附于政府,平均主义“大锅饭”与“铁饭碗”现象普遍存在。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演艺产业的主体呈现出发展被动、“公有化”、“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生存状态,旧有文化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伴随我国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三十余年,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为改革初期(1978-1992年)、改革中期(1992-2002年)和改革近期(2002至今)三个阶段。
在第三阶段中,我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处于全面深化阶段。2004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文化产业作为单独门类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演艺业首次列入“文化艺术服务”,是文化产业核心层要素。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演艺业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演艺娱乐产业仍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2013年,文化部联合中央八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政法发[2013]28号)指出“演艺业是极具再开发能力和产品衍生潜力的核心文化产业,演艺企业和演艺市场的发展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基本建立。
二、经济环境:文化产业的重要经济助力
2012年2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产发[2012]7)号指出“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05年4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明确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等领域。民间演艺企业和民营资本助力演艺产业发展,如2014年12月9日,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有文化企业)与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民营资本文化旅游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宋城演艺将以增资入股方式入资京演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和北京歌舞剧院。京演集团与宋城演艺的合作是双方品牌和资源的优势联合,引导非公有资本注入演艺产业有利于推动演艺业的市场化发展,实现投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主导走向多元化。
三、社会环境:文化需求与消费迅速扩增
演艺产业是一项能源低消耗的绿色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文化需求和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性,可持续发展性强,未来市场对演艺业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30567元,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36018元,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39544元,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43320元。作为演艺产业链的终端环节的演艺文化消费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它是演艺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演艺文化发展的目的。2013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总量增长13.71%,达12969.37亿元;人均值增长13.15%,达955.47元。
文化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无疑为演艺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演艺产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旅游演艺产品孕育而生。旅游演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了解当地文化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