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我不会
你应该会!我认为你会!我凭什么应该就会?你认为我会,难道我就真的会?
这个对话里,“会”的意思就是能领悟,听明白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或者是教授了某个技艺,就当然认定你看了演示,并且跟着做了一遍,你就完全无障碍,能依样画葫芦独立操作。
这个对话里,还原了工作、学习、生活三个重要场景的常见情景。
“你应该”、“我认为”常常出现在长辈、领导和老师之口,而倍感委屈的是小辈、下级、学生。
根据个人经验,其实我们自己也经常遇到尴尬的事情——明明别人刚刚用心地教了你一个技能,譬如做PPT语音,玩抖音,或者用微信制作视频等等。比如做手工,耍小魔术,明明看着很容易,一看就会,等到自己操作,却怎么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弄不出来。
作为家长和老师,作为单位领导和企业主管,我们在教导小孩,引领员工的时候,不自觉地认为——这个简单,交待得很清楚,小孩完成任务没问题;这个简单,过去做过类似的事,员工能力强,完成工作任务应该顺利。
殊不知,现实直接否定了你的想法。你认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小孩完成得糟糕;你认为工作开展应该顺利的项目,员工进行得艰难,不断冒出新问题。
你窝火,你狂怒,训斥打骂孩子;你恨员工愚蠢,耽误了工程进度,拍桌子摔杯子,指着员工鼻子骂,还不解气。
胆儿小的,被骂得涕泗横流,弓腰缩背;胆儿壮的,当场申辩,脸红耳赤,声势逼人,倒弄得你下不来台。
是的,哪里那么多“应该”,又哪里有那么多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理想照进现实”。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执行者,怎么能切实了解他的领悟力和执行力呢?
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充分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尽可能了解执行者和学习者,才能预设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早做出科学的预案,避免事情出现问题,或即使有问题能及时补救。
老师教学生,有一句口头禅:讲了千百遍,还是做错。家长教育小孩有一句常言:给你说了万百遍,你就是不长记性。单位领导和企业主管喜欢喷:你不会用脑子想想啊!
机械执行,不许越雷池,似乎是从小教育的一环。不按要求做,即使结果正确,否掉重来。孩子做作业,多写了一个字,擦掉,重写;孩子做数学,没写或者少写了步骤,重做;组词、造句、写作文,与要求的有点变化,孩子会不依不饶,一定要家长还原到老师要求的那样,不然,作业不过关。这些,家长们恐怕都遇到过。
小时的教育,烙印在心里,变成了习惯性思维。长大后,在执行任务中,就会畏手畏脚,刻意按指令办,工作缺乏创意,遇到困难就自觉上交困难,而很少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
长大后,提高了对人的要求。在学校,由必须怎么做变成了“你应该会,认为你会” 。在单位和企业,变成了“你应该会,认为你会”。
这一方面是对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对人的肯定和完美预期。
预期与现状往往有一段距离。中间这段距离,是矛盾的高发地。
“应该”是告诉对方,你应该已经具备完成学业和工作的素质与能力。“认为”是主观认定你有完成学业和工作的能力。
所以,学业和工作达不到要求,会让人失望,会招致斥责和不满。
其实,没有那么多“应该”与“认为”。
单位和企业要有效提升人力资源,一般会举行针对性的培训,一个项目抛出来,会对竞争的人选加以考察,仔细衡量人才与项目的匹配度。这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失误。
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布置任务,也要考虑孩子的特性,清楚孩子的学习状况。如果你认为的,孩子表现却不如意,你要思考为什么,然后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认为孩子应该达到的目标,孩子却做不到,你要思考——你对孩子的评估是否脱离实际,然后面对现实,帮助孩子进步。
作为教育者,我们慨叹:教了一遍又一遍,做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出错,考试还是做不来,真不知道该如何教?
发现了问题,痛心于问题,相同的故事会重演。
发现了问题,科学诊断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立即执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成功之道。
讲清楚了,孩子听明白了吗?问题讲透了,孩子真的领悟了吗?边讲边演练,似乎都会了,是全体都会了吗?有没有小孩是南郭先生,跟着大家说得欢,其实脑子里根本都没把新知识技能装进去?
考卷分析到位么?分析后,教学有没有作相应调整?有没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你所做的这一切,和孩子们沟通了么?孩子们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么?知道每次的训练是要练什么吗?
训练了一段时间,除了考试外,你去做了跟踪和反馈调查吗?
做到了以上这些,你就不会说“你应该会”“我认为你会”,你就会胸有成竹地说:经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我对孩子的表现有信心。
你会!我不会!这样的画风会变成:你会的,是的,我会!
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