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行当四十四——耍猴人

武汉人有句俗语,说一个人衣服穿得短小,称为“猴把戏”。这里与一个老行当有关——耍猴人,他们曾流行于全国各地。操此行当者,以猴为戏,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他们带着猴子,游走于江湖,没有固定的线路,哪里好耍,就多呆几天,不好耍就赶往下一个地方。因为几乎每天都是风餐露宿,所以大都衣衫陈旧,面容脏兮兮。假如没有几个猴子陪伴,还以为是讨饭的来了。

小时候如果听说耍猴的来时,我们都争着去看。在一个稍开阔的地方,围着一群人,耍猴的老汉拿着大锣不断地敲打着,嘴里还唱着,另一只手牵着一只小猴。猴子脖子上系着链子,站在那里,手把住链条,待老汉一揪,它就是一个后空翻。锣一敲,它可以围场转一周,两眼挺有神,紧紧盯着耍猴人,等待他发出信号。

围圈的中央,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许多道具。小猴戴上一张鬼脸,透过鬼脸的孔,它的眼睛可以看到老汉的举动。老汉唱着再转一圈,小猴敏捷地放下鬼脸,摸出一个新的鬼脸,有开始转,有时还要翻跟头,每次更换一个新的鬼脸。要钱时,小猴把锣反托着向观众要钱。观众纷纷放钱,老汉收钱之后又开始演出。

有的耍猴的会带一两只小狗或一只大公羊。小狗可以做许多难度大的动作,可以穿藤圈。小狗有时不练了,在原地叫个不停,老汉解释说这是该要钱了,就派小猴托着铜锣去收钱。

最后一个压轴戏是“猴骑羊”。大公羊长得魁梧健壮,脖子上圈着一挂铜铃铛,跑起来“丁当,丁当”地响,它可以拉小车,小车里可以坐小猴。有时小猴在羊身上不断地倒立、翻滚。最后又要收钱。我们做小伢的,没有钱是白看的。

小猴有时很听话,有时不听话,老汉就用鞭子抽它,小猴非常害怕。有一次小猴不听话,与耍猴的对抗起来,脱开链子,跑到树上去了。围观都人很多,大人小孩一大片。这可难坏了耍猴人,猴子怎么也不下来。最后,买了香蕉,猴子才被引诱下来。

耍猴人搭班出门卖艺所选择得猴子也颇有讲究,他们带出门得猴子不能老也不能小,老了耍不动,小了没有驯化好,表演时经验不足。搭班子得原则是,一只大一些的公猴,一只年龄小于公猴的母猴和一只3岁左右的小猴。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表演好。如果是3只公猴,就会常打成一团;如果都是母猴,则会懒散怠工。

听大人说,训练猴也不容易。猴子不听话,就拿一只大公鸡,把猴绑在那儿,训猴的人手拿一把菜刀,抓住大公鸡,将其头砍下,公鸡丢了头,在地面不断扑腾着,猴子看得真真切切的,记在心里,吓得要命,再给它看菜刀,便害怕,就听主人的话,所以不是常说的,杀鸡给猴看吗!

旧时,以耍猴为业者,几乎都是贫困的农民,他们走江湖卖艺,只图个填饱肚子,挣点小钱。他们与猴子相依为命,彼此建立了感情。虽说在耍猴时,看上去好像对猴子又训又打,其实也是为了表演,没有真打。在收入不佳时,耍猴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猴子吃饱。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猴子不仅仅是他们生存的工具,而且早已是他们的亲人之一了。

  今天这种流行于民间的“猴把戏”,虽然已为正规的驯兽表演所取代,但在一些城乡地区的街头巷尾,仍有其踪迹可寻。

打捞江城记忆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编辑:田联申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全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社会组织联盟发起人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