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绩效管理到底是什么样?
明天有一天的「绩效管理」培训,所以今天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听课。
工作的前几年,那时候还比较在乎「绩效」,个人的绩效不好往往会影响好几天的心情;后来逐渐带一些小团队,也曾被绩效折磨得够呛。总的来说,绩效是质量与效率的函数,简单说就是:交给你的任务,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但现在再来想这个问题,答案又有了一些不同之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形式,去评估团队成员的业绩;但最核心的,我认为好的绩效管理,是去激发团队形成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
作为团队或小组的leader,其实是团队的仆人,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伺候团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如果「绩效管理」的目的达不到这个,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我现在是一名研发产品经理,除了负责规划自己负责的产品外,还兼着项目管理。我想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对于开发人员,到底要不要定KPI,定什么内容的KPI?
以我实际参与的项目来说,对开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宜定的太详细。
原因1:开发工作,更多的是思维工作,和流水线不同,你无法去考核代码量、Bug数量,这会导致目标的偏离,代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Bug数量会被有针对性地隐藏;
原因2:开发工作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在里面,比如创新失败,原理验证失败,如果仅仅以完成节点为考核目标,会导致没有人愿意去做开拓性的工作。另外,如果设计的是一个错误的产品,那考核得再细致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是不是开发人员就不需要KPI考核呢?那也许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对于一些确定性的工作,进行节点、里程碑等内容考核;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就仅仅只是一个意愿了。
对于一些不确定性的工作,应以激发自主能动性、创意为主。当然,这个环节选人很重要,有意愿、有热情、热爱此类工作的人,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额外管理。
2、对于团队或小组leader,KPI的着力点放在哪些方面比较合适?
遇到的问题:需求频繁变更;产品和技术的边界比较模糊;绩效评估人花比较多的时间在很多统计上而无法深入实际项目。
思考1:量化的标准的准确度,大部分时候不如主观评价的准确度。举一个例子,如果小组leader参与了方案的设计、关键问题的讨论、解决和验证,而自己也负担项目的小部分工作。这样下来,对团队成员的评估应该是相对准确的,和量化指标相比,这大大减少了数据统计的工作。
思考2: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帮助成员合作和沟通,帮他们解决影响效率的设计之外的因素。有时候项目进展缓慢并不是没有压力,也不是因为没有激励,而是很多设计之外的事情影响了效率,进而影响了心情。有时候把精力花在沟通上,帮团队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会提升,KPI反而是产品的副产品,水到渠成,这比花在考核上的效果反而要好。
思考3:量化指标和计划节点还是必须要有,除了衡量整个项目状况,也可以区分拖延项目的具体人或环节,但这个指标最终是不是用来考核则另行评估。同时,指标和节点可以作为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提前或按时完成,需要物质的奖励,这在绩效管理中和精神需求同等重要。
3、对于研发产品经理,有效的KPI有哪些?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惶恐。因为我负责的产品线和产品,始终没有产生什么效益。虽然领导说,在做的产品是未来的战略,但无法市场化、对公司业绩没有贡献的工作成果是一文不值的。
观点1:以推出的产品系列为考核指标?
容易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推出了很多无用的产品。
观点2:以负责的产品线年销售额作为考核指标?
结合观点1,除了推出产品外,同时考察产品线的年销售额,即:需要作出符合公司绩效、符合市场化的产品。这个目标需要对商业和市场有深刻的洞见,另外行业的属性会导致不同的产品差异比较大。
观点3:MARTY CAGAN说:「产品经理的任务是探索有价值、可用性、可行性的产品」,我觉得这一句话可以用来评价产品经理的绩效。结合观点1、观点2,把时间线拉长到一个特定的范围,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产品如果是有价值、可用、可行的,产品收入、利润、开发进度、质量、适用性、需求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相信都是副产物),那无疑是失败的,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