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孩子把日子过成一地鸡毛再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几个知心好朋友,无论在哪个社交圈,都是受欢迎的存在。
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一地鸡毛——
在玩耍时,孩子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然后哭哭啼啼地来求助大人评理,或者不小心被对方打到或是碰到,然后战火升级,自此绝交;

在学校,孩子有时候会被班级里的同学排挤或是被说坏话,受了委屈后回家找大人告状;

平时生活中,孩子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上频繁更新自己的通讯录,一会儿给这个小朋友删了,一会儿又给对方添加回来,但没过多久又删除……来回反复,其实孩子的一举一动大人们都能通过备份看到,只能跟着揪心着急;

……

在孩子三岁以后,社交力逐渐成为影响孩子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如何与其他人建立友谊、维护友谊,就是孩子社交力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上周,中科院心理所和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探客柏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林思恩博士作客「成长日记电台」,介绍了成年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理解孩子之间友谊的友谊,以及为孩子的友谊小船保驾护航的良策。
我们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版本,希望能给大家新的启发。

音频来自:《成长日记》主持人:于浩、传艺

文字整理:大脑成长营

如何理解孩子那艘友谊的小船?
成长日记:今天我们聊一聊小朋友之间友谊的话题。之前「大脑成长营」公众号上面的一篇相关文章,里面有两个概念,分别是「友善」的小朋友和「刻薄」的小朋友。(指路:是什么让孩子那艘「友谊的小船」总翻?)那么这两类小朋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林思恩:其实「友善」的小朋友很好识别,用成年人的标准来看,这类孩子有很多亲社会行为。换句话说,这类孩子特别友好,愿意帮助别人,心胸比较宽大,出现问题也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相处起来会感到比较舒服。
而关于「刻薄」,其实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刻薄」可能与小朋友还不太一样。我们这里说的「刻薄」是相对来讲的,可能孩子没有那么大方,例如不许你跟谁好,你跟我好了就不能跟别人好,我们一起来说谁的坏话,或者我们一起来孤立谁、欺负谁。

这种情况在小学里其实是特别常见的。所以这可能与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刻薄」不是说孩子很坏,而是没那么大方

成长日记:也就是把朋友据为己有对吧?这是一种不安全感的体现吗?我们是不是可以下定论说,与友善的小朋友交朋友,更有利于孩子之间友情的发展,反之,刻薄的小朋友交朋友,可能就不利于这段友情的发展?

林思恩
:这是一定的,而且最近还有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

我们从一般感觉上来讲,似乎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就比如说,与刻薄的小朋友在一起,会限制你去交别的朋友,那你只能与这个孩子一起玩,而且两个人之间肯定还特别容易出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孩子总得与别人正常打交道吧,那刻薄的小朋友就会感受到背,认为你不和他(她)好了,两个人自然容易出现矛盾。

相对来讲,亲社会的小朋友更包容,也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会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从主观的这种判断上面也能感觉到,在与这样的小朋友交往时,彼此之间的友谊会更长久。

成长日记:这项科学研究具体是怎样展开的呢?
林思恩:这项研究其实是基于小朋友们的自我表述进行的。其实就是以小朋友为主体,刚才说刻薄也好,亲社会也好,这些行为模式,都是让小朋友自己去勾选的,然后再去判断与朋友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们刚才描述了那么多孩子之间的友谊,但其实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进行推论。当小朋友自己去说这件事情,我们才能看到孩子内心的想法。也就是说,从孩子的视角印证了我们成年人的判断。
怎样为孩子的友谊小船保驾护航?
成长日记:怎样去培养孩子做一个友善的小朋友?或者说做一个适合被当作朋友的对象呢?

林思恩: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结交友善的小朋友,希望孩子远离刻薄的小朋友对吧?

但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家长的确是这个初衷,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设防太严重,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有点刻薄,不那么受人欢迎。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去寻找好的小朋友,也要让孩子成为能够吸引到这类的小朋友的人。

这里面有两个课题。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别人是什么样的,那么首先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寻找、结交朋友,以及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维持更好的友谊。

第一个课题的核心是在家里面,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来自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说,孩子永远不可能变成一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所以在交友方面,包括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以及如何选择朋友上面,都应该给孩子做一个表率。
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朋友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孩子好像不会自己选择朋友,都是别人来选择他(她)。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给孩子树立一种好的榜样?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没有主动地去结交朋友或者远离不再能玩到一起去的朋友?
成长日记:我们是否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大人的社交生活当中吗?

林思恩:当然。无论是交友,还是培养孩子的社交协作能力,我们都需要给孩子创造一种情境,这是有效的亲子陪伴。这种陪伴的特点不是跟孩子一对一地互动,而是我们组织一些让我们与我们的朋友一起互动,然后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与他们的朋友一起互动,也就是我们玩我们的,他们玩他们的。
当孩子友谊的小船开始跑偏……
成长日记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能有点刻薄,不太允许自己的朋友和别的小朋友玩,应该怎么办?很多家长在接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会发现类似的情况,包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会说,我今天不和谁谁谁做好朋友了,是因为对方跟别人好了。这在幼儿园或者小学当中是很常见的现象。那么如果孩子已经有这种倾向了,我们应该怎么帮孩子朝着友善的方向引导呢?
林思恩:这些都是特别典型的场景,背后涉及到不同的情形。
首先我们要看看,对方孩子到底是不是有刻薄的想法?因为我们刚说了,刻薄的小朋友很容易搞翻友谊的小船。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历了友谊翻船,是不是因为孩子结交的是一个刻薄的小朋友?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这个是非也包括人,对吧?
其次,我们需要让孩子清楚,如果遇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朋友,并不应该影响孩子对待其他人的方式。

然后,如果确实是我们的孩子自己经常搞翻友谊的小船,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例如刚才于老师提到的,往往这样的情况反映了孩子的安全感不足,那我们就要多为孩子提供家庭安全感。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什么特别在乎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身缺乏这种资源或者机会。我们要帮助孩子制造结交更多其他小朋友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原来小朋友的个性有很多种,适合成为自己朋友的人也不少,自己是有能力拓展更多的朋友圈的。

接下来我们再去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如有礼貌,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融入群体,如何去小朋友和平共处或者一起玩耍,这些是我们说的从技巧层帮孩子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成长日记:没错,这样做可能会更好。有更多机会结交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担心自己唯一的朋友没有了,也会逐渐明白友情的珍贵,更主动地去结交其他小朋友。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尽早地灌输给小朋友一些社交礼仪以及待人接物的规则。
林思恩:对,我觉得这种潜移默化也很好。往往很关注孩子交友情况、关注孩子社交发展的家长朋友们,自己的社交能力都很好,所以非常清楚社交协作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也完全有能力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社交机会,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成长日记:最后一个问题就比较直接了,小朋友该怎么去处理友情当中的小摩擦?别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林思恩:我认为,家长朋友们首先需要知道,就算友谊的小船再怎么翻,孩子也是希望有自己的小朋友的,善意的前提非常重要。
我们还要有一个底线——目标并不是希望友谊的小船永远不翻,它该翻的时候翻了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不要强求,特别不要委屈孩子去做违心的事情。
而且,无论友谊的小船航行情况如何,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交友的情况与我们有亲密的沟通,这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对孩子的交友持开放的态度、包容的态度,然后我们才能拿到第一手信息,对吧?
最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分析,或者说帮孩子去掌舵,教会孩子维护、把关自己的友谊,剩下的小船翻不翻那其实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成长日记:有的时候家长愿意代劳。

林思恩:千万不要代劳,交友与谈恋爱是一样,是自由的,家长尽量不要干预。
成长日记:好多事情上,我们替孩子做了决定之后,两个小朋友之间可能一直都别别扭扭,但是又碍于爸爸妈妈没办法改变现状,反而影响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林思恩:说的特别对。

即便我们成年人的参与出自善意的目的,但是都会带有成年人的视角或者有色眼镜。对于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互动,甚至是言语,因为涉及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很容易带上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可能会认为对方孩子有问题,例如说对方怎么不讲礼貌了,或者对方手怎么这么重?

一旦我们有这样的印象,那么我们给到孩子的任何所谓中肯的建议,都会带有一些标签色彩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妨多听,少直接干预。把刚才的底线设置好之后,多带孩子去看我们自己的社交。

成长日记:明白,榜样会带来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感谢林老师,感谢大家的收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