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孩子把日子过成一地鸡毛再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在玩耍时,孩子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然后哭哭啼啼地来求助大人评理,或者不小心被对方打到或是碰到,然后战火升级,自此绝交; 在学校,孩子有时候会被班级里的同学排挤或是被说坏话,受了委屈后回家找大人告状;
平时生活中,孩子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上频繁更新自己的通讯录,一会儿给这个小朋友删了,一会儿又给对方添加回来,但没过多久又删除……来回反复,其实孩子的一举一动大人们都能通过备份看到,只能跟着揪心着急;
……
音频来自:《成长日记》主持人:于浩、传艺
文字整理:大脑成长营
这种情况在小学里其实是特别常见的。所以这可能与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刻薄」不是说孩子很坏,而是没那么大方。
林思恩:这是一定的,而且最近还有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
我们从一般感觉上来讲,似乎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就比如说,与刻薄的小朋友在一起,会限制你去交别的朋友,那你只能与这个孩子一起玩,而且两个人之间肯定还特别容易出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孩子总得与别人正常打交道吧,那刻薄的小朋友就会感受到背叛,认为你不和他(她)好了,两个人自然容易出现矛盾。
但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家长的确是这个初衷,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设防太严重,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有点刻薄,不那么受人欢迎。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去寻找好的小朋友,也要让孩子成为能够吸引到这类的小朋友的人。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别人是什么样的,那么首先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寻找、结交朋友,以及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维持更好的友谊。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什么特别在乎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身缺乏这种资源或者机会。我们要帮助孩子制造结交更多其他小朋友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原来小朋友的个性有很多种,适合成为自己朋友的人也不少,自己是有能力拓展更多的朋友圈的。
即便我们成年人的参与出自善意的目的,但是都会带有成年人的视角或者有色眼镜。对于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互动,甚至是言语,因为涉及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很容易带上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可能会认为对方孩子有问题,例如说对方怎么不讲礼貌了,或者对方手怎么这么重?
一旦我们有这样的印象,那么我们给到孩子的任何所谓中肯的建议,都会带有一些标签色彩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妨多听,少直接干预。把刚才的底线设置好之后,多带孩子去看我们自己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