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迎考复习策略
1、扎扎实实做好历史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真正做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这一方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背诵,而应是经过了充分的系统化和整合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迁移知识。
(1)依据《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教材等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梳理、掌握。
(2)要坚持单元总结和过关训练的复习方法,使已掌握的知识能及时强化,模糊的知识得以明确、遗漏的知识能得到补偿。
(3)实行单元内的小专题式复习方法,提高应对高考的针对性。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根据内容特点,归纳概括出若干个小专题,即主干知识专题,在梳理专题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一专题一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实行模块式专题复习。在单元内小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实行仿高考命题形式的模块式大专题主干知识的系统归类复习方法。根据考情(近几年高考试题)、《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学情、时事等方面的情况,确定若干个主干知识专题,据此归纳系统相关知识,再辅之以专题练习,这样掌握的知识更有利于高考考场上的发挥。
(5)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要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
(6)在掌握知识时,要加强理解记忆,多进行尝试回忆,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益。
2、建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系统、归纳和综合。
高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建立起运用知识的思维运行机制,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组成体系,了解学科知识的层次、脉络,知道各局部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最好能画出系统联系图或表,其次,要掌握各重点内容的知识结构,即组成要素和相互联系,也要能画出结构体系。
根据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如:理论和事实的综合,是用理论说明事实、用事实印证理论的过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是把陈述性知识经过加工变成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过程,即把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可根据需要提取应用的“半成品”;文字与图像的综合,是用文字说明图像、用图像反映文字内容的图文转换的过程;等等。
3、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由近几年文综考试命题的特点决定的,特别是今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更凸现了这一点。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可以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在梳理、确定热点焦点问题时,既要关注与历史知识直接相关的,更要重视能与政治、地理学科联系起来的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
(1)进行解答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获取知识的技术性训练。做好单元过关题、阶段性测试题、高考模拟训练题。多进行思维方面的研究,不仅研究其知识价值,也要多研究其思维价值、能力价值,放大这些题的功能。
(2)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
(3)往年的高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对此要重视并下力气做好。
(4)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并以开阔的视野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切实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5、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形式多为“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其中的材料就常有图像图表、数据等。因此,要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
6、处理好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原则是“把好自己的门,适当串串门”。即以历史学科自身的综合为主,根据知识特点,灵活适当地与政治、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科学把握好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解决问题,又要学会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综合认识和解决。
7、重视研究解题技巧和方法,积累答题的技能经验。
正确的审题、答题思路和方法,既省时高效,又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得分率,所以在整个高三学习和复习阶段要高度重视。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最好的范例,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答方法要进行总结、分类归纳,真正做到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准确地应用。
8、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全国卷37题的“民族主义”,39题的“求同存异”等。在一轮的单元复习中老师们要注重夯实基础,做到点面结合;二轮专题复习时要根据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复习,做到点线结合,但一些概念很容易被忽略,如上述两个概念。从今年的考题来看,复习中老师的科学点拨、全面分析、深入挖掘还是必要的。建议: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加大对历史概念的复习和教学,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有这个概念的水平上,要对概念的成因、内涵、外延、影响、作用、评价等全面深刻把握;教会学生方法的使用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学生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教育学生在听讲、练习中不断思考、总结、完善、丰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认真合理地选题,结合时政热点,加强针对性练习。教师讲评练习时,也要总结得失,扬长避短,讲深、讲透、讲细。
9、提高描述论证能力及答题的规范化。
这是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构成决定的。论述和论证能力是高考文综测量的一项重要能力。虽然文综考试并不是以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设置的专门给分点;但同时又不可否认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主要是非选择题)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也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得分会有一定的隐性影响。
再就是试卷的长度、题量、题目的思维含量及固定的答题时间要求考生所组织的答案要准确精炼,逻辑性和层次性要强,不能拖沓冗长,漫天撒网。2005年全国卷二卷题目的答案,更体现出简约、准确、凝练的特点。对此要分析好、理解好、把握好。平时回答问题、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这一能力。
10、灵活渗透新课改理念,适当引用新教材的有关内容。
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地进行,这对2006年的高考必然会有一定影响。为了使考生能从容应对,建议如下:(1)高三教师要加强学习历史科新课改的《历史课程标准》、有关文件、文章、理论、教材,对新课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其教学理念、要求,力争在高三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2)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适当引用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创设新的情境,设计符合课改理念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11、要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注释、插图等。
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高考全国卷第37题材料三、第3问凯末尔革命的问题超出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选择题第13题“滇王之印”题是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为了从容应对这一现象,在高三教学和复习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生硬地依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复习,要把《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教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科学地结合起来,除了认真落实掌握好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外,还要注意未列入考试范围的有关内容、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特别是能组成主干知识链的内容,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能够关联起来的内容,与政治、地理学科有关知识能够联系起来的内容等。科学、准确地选择好复习内容,应对高考的准确性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考生在考场上也就可以从容应答了,有利于考出理想成绩。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06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