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人 南唐文会图页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被龃龉千年的话题,即:“士人画”后来叫“文人画”。时至今日,这个话题仍时不时泛起涟漪和沉渣。

士人画的说法是谁创立的,说了什么,何时又成了文人画?争执些什么?回望遥远的宋代,拂去落满尘埃的书籍,让我们探个究竟。

宋徽宗赵佶 文会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话题出现的时代背景

宋代,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中国绘画最辉煌的时期。

代表这个辉煌的是:大师辈出,传世佳作美不胜收。宋代也是知识分子极受尊敬的时代。有知识分子能与帝王共天下之说。

绘画在宋代,受帝王重视的程度极高。绘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画院建设也是魏晋以降,儒家对“典乐制度”重视的传统做法。选拔画院画家,纳入了国家科举考试制度。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第一场战争,就拿下了不听话的西蜀国。西蜀国都,在今天的成都。进到成都,宋太祖被西蜀国的花鸟画家,成都人黄荃和其子黄居寀的花鸟画震惊到了。将其带回了京城开封。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宋代的统治者吸取了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战乱的历史教训,实行“重文轻武”的理念。按哲学家朱熹的话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德}迪特·库恩)

因为皇帝重视,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合一治理国家的需要,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到士人,吟诗、书画蔚然成风,整个宋代皆如此。

话说远了,谁和谁争执呢?是一批业余画画的士大夫,与国家画院的专业画家起了争执。

宋 苏轼(传) 折枝墨竹图 绢本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争执的重点是身份区别

什么是士人?士人画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简单说,士人就是那些做了高官的读书人。比如:欧阳修、苏轼、苏洵、曾巩、司马光、王安石等等,他们画的画就叫士人画。

美术史学家滕固认为,士人画的定义是:1、高级别官员;2、业余画家;3、画画没有功利,纯自娱自乐。这些定义聚焦画者的身份是重点。

关注身份的目是:区分出谁是高人逸才,谁是低等级的画工。以社会身份和地位的高低,来确定绘画品质的优劣。“身份决定论”,是苏轼的原创。

其次,以诗词和书法创作规律,取代绘画创作标准。

再有,以是否具有“高人逸才”、“品格”、“墨戏”的境界,评判作品。

刻意贬低院体画家,长期积累的绘画技艺,轻视承师、学习传统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绢本墨笔 中国美术馆藏

苏轼认为:“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艾维康《唐及唐以前中国绘画史文献》192页)。

有文献记载,《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当时就是被压制的。花鸟画家黄荃也是受害者,不知为何,黄荃进京的第二年就死掉了。

宋代的皇帝许多是画家,而且在诗词和书法方面造诣很高,皇帝算是业余画家,苏轼的身份说,有阿谀之嫌。

同理,文人士大夫也是业余画家,身份也高过低等级的画工,换言之,领导不如你吗?

苏轼将自己作画的方式,变成绘画孰优孰劣的评判准则,变成话语权,当然会引来巨大的矛盾和争执。

一直以来,绘画不仅有标准,而且标准是明确的。宗炳、王微、谢赫六法、历代的画论就是标准。

苏轼 墨竹图轴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兴盛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到了宋代,经过了八百多年不断发展、完善、体系化,院体画创作已经到达了高峰。

那么,士人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何一定要贬低、压制画院的专业画家呢?为何要树立新的标准呢?

美国著名艺术史家卜寿珊,在他的《中国文人画五百年》中说到:“一个人想要成就功名只有一条路,就是出仕做官,随之而来就是特权和威望。封建世袭贵族在唐代仍强而有力,官员一般都出至名门望族。直到宋代,士人阶层才第一次获得社会权利,他们可以单凭功绩得到高位。宋初重臣赵普、吕蒙正均出生布衣,文坛泰斗欧阳修起于寒门。此时的高官往往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正是这些文人确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基调,创造了新的散文、诗歌、书法风格。”

有着很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们,要在绘画上树立起新标杆,要创造自己的绘画样式和绘画理想。在苏轼看来,画院的画家档次低,士人画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宋 苏轼(传)枯木竹石图

士人画的先天不足

应当说,士人画很看重,以“墨戏”的方式,抒发内心而自得其乐,还是颇有创意的,一定程度上还有开创性的意义。

“墨戏”,仿佛并不在乎怎么画,也并不在乎他人是否体会得到,有“意”有“趣”。苏轼那幅著名的《枯木竹石图》,是典型的士人画的代表作。

苏轼以轻松的心态揶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藤固《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这些话我们姑妄听之,其实儿童画才是没有形似这个概念的。

不管怎么说吧,从某种程度上,士人画,改变了绘画创作的严肃性,倡导移植书法和诗词创作理念,注重画家个人的修养,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心情,娱乐体验。几个好友酒足饭饱,即兴作画相互题诗戏墨玩乐,以前是没有的。

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说:“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赵子昂即赵孟頫。启功师《戾家考》解释说: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之为内行,或者说行家。反之,戾家就是外行画的画。

元 赵孟頫 疏林秀石图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著,但是他们对于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使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受儒家思想长期影响,国家画院的专业绘画创作,一直是严肃严谨的。强调艺术的功用性。“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谢赫也说过:“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古画品录》。

《宣和画谱》也有:“绘事之所尚,其由始也。是则画虽艺也,前圣未尝忽焉。”用白话文翻译:画虽是一种艺术,因为它可以为政治、教育服务,所以古代圣人对它也不敢忽视。

北宋 ·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郭熙 早春图绢本(台北)

宋代的绘画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媒体,不能不为统治者所重视。

画院画家,注重传统笔墨和功力,注重谢赫六法,“三天一石,五天一水”,严肃严谨的绘画精神是必须的。

显然,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中,业余的士人画不可能创作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郭熙《早春图》;崔白《双喜图》、《芦雁图》等等,这种蕴含儒教、道教、佛教思想的伟大作品。

宋 崔白 双喜图

强调自乐可以,但不等于必然能感染他人。强调艺术功用,注重技艺和现实生活,能够表达深刻思想的作品、道法自然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五音不全的人,自己唱也可以很嗨很爽,但是能感染他人吗?自娱,不能替代娱他,两者没有可比性。

因此,士人画缺乏深厚功力支撑的“墨戏”玩乐,也只能是玩乐而已,是其先天不足。

明 文徵明 山庄客至图轴

士人画到文人画

士人画的说法出自苏轼。

到了北宋末年,也是在苏轼文人圈影响下,出现了文人绘画艺术理论。标志着士人画发展成为文人画。

“北宋文人的著作奠定了文人艺术理论的基础。相较于后面的时代,北宋时期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理论著作。”(美 卜寿珊《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宣和画谱》、米芾《画史》、汤垕《画鉴》等著作,都是文人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士人画到文人画有较大不同,从画家到题材再到绘画运用的技术,都有变化。

到了南宋,院体画家与文人画家开始分野,文人画家不再局限于士人。创作开始与特定的主题和风格相关。此时,文人画有以下特点:

1. 在文人画家看来,画院的专业画家虽有皇家支助,但是,创作受到限制和监督,绘画的标准严苛,与文人绘画自由表达的理念相冲突;

2. 文人画家离开宫廷向民间发展,明确建立自己的绘画模式;

3. 绘画选题上,侧重在花鸟画,集中在以水墨画竹、画梅、画花方面;

4. 文人画家的身份多样化了,除了官员还有士绅,有僧人和道士,而受文人画影响最大的是僧人和道士。

这种变化与社会政治变化有关联。经过辽、金,特别是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再到明朝的建立,社会几经动荡,北宋那种思想文化氛围早已不存在了。

元朝,文人画成为主导的艺术流派,山水画重新成为文人关注的题材。

明 沈周 谷林堂诗意图

明 董其昌 高逸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 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都在朝廷活跃,画家的社会地位与题材风格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最终在南方的苏州等地,院体画与文人画开始融合。

明代晚期,董其昌《南北宗论》问世,再次振兴了文人画,对清代的绘画也发生了持续的影响,使文人画的风格成为整个绘画界的普遍模式。

明代,社会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士绅”阶层,包括极其富有的商人阶级,成为强有力的民间艺术投资者。

明 文征明 采桑图

明 沈周 西岸读书图

到文徵明、沈周时期,文人画已经变得非常专业,并且改变了早期文人画轻视色彩,只用水墨作画的特点。明代院体画家也吸收了文人画家的长处。画院画家仇英的画就是两种风格融合的代表。

从宋代注重画家品格,元代注重风格,明代注重艺术史分类,可以看出士人画到文人画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社会少数精英人士的艺术;再有,从轻视绘画技巧,再到融合回归传统;最终,塑造了所有绘画形态,是中国绘画史所独有的现象。

再回到文章开头,“龃龉千年的话题”。当下,借文人画炒作似乎又时髦起来,生造概念,以讹传讹,是对文人画的误读,用陈丹青的话说:“纯扯淡”。

明 仇英 桃村草堂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志江 油画家、美术评论家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蜀都书画院画家、常务理事

(0)

相关推荐

  • 诗画一律—院体绘画中的文人思想

    中国画讲堂2021-02-04 12:02:00 宋代统治者多重视文化,官方书画院皆由那些文化修养极高的文人掌管.宋代重文思想也为画院绘画对诗意的追求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唐宋诗词灿若明珠,文人题画诗词的 ...

  • 文人画的特点

    山水至宋代,兴旺的景象为前所未有.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的需要,使得院体画与文人画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思潮方 ...

  • 什么叫文人画,什么叫院体画?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qu ...

  • 艺术品鉴| 文人画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被龃龉千年的话题,即:"士人画"后来叫"文人画".时至今日,这个话题仍时不时泛起涟漪和沉渣. 士人画的说法是谁创立的,说了什么,何时又成了 ...

  • 赏析|沈周60幅水墨山水画欣赏,形神兼备,文人画经典之作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江苏常州人.出身世代文人之家,其祖父.父亲都擅长诗画. 明 沈周 杖藜远眺纸本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水墨山水画方面.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画作,又加入了自 ...

  • 从中国的“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全文)

    初学盆景时,每遇瓶颈,常会去观摩前辈师友的作品,或是从书册中寻找灵感,激发创作动力.渐渐地又热衷于观察自然界的老树.奇树,从中揣摩天生地养.岁月滋润的自然趣味.二十几年下来,颇有郑板桥画竹诗说的:&q ...

  • 从中国的“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下)(全文)

    文人盆栽的鉴赏角度 当我们想要品鉴人物风格时,若对象是"文人",似乎很难用华美.富丽.高贵.雄伟.威武等属于"壮美"或夹杂社经地位的词汇去形容.想要贴切地活现& ...

  • 文人画:体现文人意识的绘画,追求性灵的表达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朱良志教授在北京做了一场题为"文人画里的人文--从石涛作品鉴藏说开去"的讲座,就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展开了讨论,尤其对石涛这位艺术大家的作品鉴藏进行了深入.独到 ...

  • 任伯年写照技艺、高妙绝伦,传统文人画笔墨的致高境界

    任颐(1840-1895),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浙江山阴航坞山(杭州)人,清末著名画家. 任伯年绘画发源于民间,重视继承传统,吸收西画技法,形 ...

  • 【馒头问答·15期】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问] "馒头大师好!最近印度的疫情好像失控了.对于这个邻居我一直挺陌生的,一个印象就是歌舞,另一个就是教科书里说到过的"种姓制度",能说说印度的这个"种姓制 ...

  • 一口气读懂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

    (一)文人画鼻祖画家--唐代诗人王维 在中国古代,唐代有一位全才田园诗人,他创作出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浅析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如果说中国画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画科,应该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种综合艺术,在情感的表达上与中国的诗歌艺术有着很大的共性,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在作画时都习惯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