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总量怎么算?输注率怎么调?普通皮下注射怎么换?这篇全了!

01 什么是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与身体相连,向皮下输送胰岛素,使用者需要随时随身佩戴或携带。作为一种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装置,原则上适用于所有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时间可以分为短期使用和长期使用。
● 适用人群:T1DM 和需要短期或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 T2DM 患者;处于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频发低血糖者;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等。
● 不宜使用人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无监护人的年幼或年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等。
02 胰岛素泵的剂量如何设置?
通常在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时会用到胰岛素泵,常规浓度为 100 U/mL,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低浓度 40 U/mL。注射中、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不能使用胰岛素泵。

(1). 每日总剂量设定原则

● 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剂量根据糖尿病类型计算:

  1. 1 型糖尿病:总剂量 / 日 = 体重(kg)*(0.4 ~ 0.5);

  2. 2 型糖尿病:总剂量 / 日 = 体重(kg)*(0.5 ~ 0.8);

●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根据使用胰岛素泵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监测水平进行个体化调整(如表 1)。
表 1.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换为胰岛素泵时每日胰岛素用量

表源:作者绘制

(2). 基础输注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
● 基础输注量:是指维持机体基础血糖代谢所需的胰岛素量。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基础输注量占比的一般建议如下:
  1. 成人:每日基础输注量 = 全天胰岛素总量 *(40% ~ 60%)(平均为 50%);

  2. 青少年:每日基础输注量 = 全天胰岛素总量 *(30% ~ 40%);

  3. 儿童:每日基础输注量 = 全天胰岛素总量 *(20% ~ 40%);

  4. 妊娠期:每日基础输注量 = 全天胰岛素总量 * 50%;

● 基础输注率:是指胰岛素泵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速度,一般以胰岛素用量 U/h 表示。设定模式较多,可根据控制血糖的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时间段。
临床大多分为 3 ~ 6 个时间段,例如设定 4 个时间段,即每 6 h 为一个时间段,早 7:00 - 13:00、13:00 - 19:00、19:00 - 凌晨 1:00、凌晨 1:00 - 7:00。
举例:体重 60 kg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最低剂量(0.5 U)计算,
基础输注量为 60 kg * 0.5 * 50% = 15 U;
基础输注率为 15 U/ 24 h = 0.625 U/h。
●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调整,根据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建议具体如下:
  1. 夜间基础率调整:首先评估患者上下半夜的血糖控制情况,尽可能使基础胰岛素能配合昼夜血糖的变化。

    如果血糖上升或下降超过 1.7 mmol/L,在变化前 2 ~ 3 h 调整基础率的 10% ~ 20%,如果血糖降到 < 3.9 mmol/L,需要进餐时则减少基础率的 10% ~ 20%。

  2. 日间基础率(空腹原则):评估两餐间血糖,如早到中、中到晚、晚至睡前。

    如果血糖水平上升或下降超过 1.7 mmol/L,在变化前 2 ~ 3 h 调整基础率的 10% ~ 20%,如果血糖降到< 3.9 mmol/L,需要进餐时则减少基础率的 10% ~ 20%。

  3. 日间基础率(非空腹原则):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应该比下餐前血糖水平高 1.7 ~ 3.3 mmol/L,并逐渐下降至下一餐前的目标血糖区间内。

    如果血糖下降幅度 > 3.3 mmol/L 或血糖 < 3.9 mmol/L ,则需要减少基础率的 10% ~ 20%。

(3). 餐前剂量的设定原则
● 餐前胰岛素剂量的总量一般为初始全天胰岛素用量的 50%,按照三餐 1/3,1/3,1/3 或者 1/5、2/5、2/5 分配。特殊情况下根据饮食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血糖情况个体化设定。
举例:体重 60 kg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最低剂量(0.5 U)计算,餐前总剂量:60 kg * 0.5 * 50% = 15 U;
若三餐前按 1/3,1/3,1/3 原则,则早、中、晚分别为 15 U * 1/3 = 5 U;
若三餐前按 1/5、2/5、2/5 原则,则早餐前为 15 U * 1/5 = 3 U;中晚餐前为:15 U * 2/5 = 6 U。
注意:
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全天总剂量的 50% 为基础输注量,50% 为餐前总剂量;对于年轻的患者也可采用基础输注量 40%,餐前剂量 60% 的方法来分配。
可以根据每餐饮食结构和量进行调整,例如早餐吃的多,可以增加 1 ~ 2 U,晚餐吃得少可以减少 1 ~ 2 U。
根据进食量,患者可自行调整胰岛素泵剂量,但需要结合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系数(此处不进行详细讲解,仅提供经验性的调整方案供参考)。

表源:作者绘制

● 如果目前血糖值高于目标值,需要进行胰岛素剂量校正,应计算胰岛素敏感因子(指每单位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
  1. 胰岛素敏感因子(mmol/L)= 1500 或 1800 / 每日胰岛素总量 * 18

05 胰岛素泵如何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1). 改换 4 次皮下注射方案:3 次餐前短效胰岛素 + 1 次睡前中效胰岛素。
● 第一步:1 天胰岛素总量(U)= 现用胰岛素剂量总和(U)
根据患者血糖值以及临床情况,每日胰岛素总量可增减 10% ~ 20%。如患者出现低血糖,或者同时加用口服降糖药,需要密切检测血糖值,减少剂量;如患者血糖值升高,控制不佳;进食量较之前增加等,则增加剂量。
● 第二步:3 次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加睡前 1 次中效胰岛素治疗方案
  1. 早餐前剂量 = 胰岛素泵早餐前剂量 + 早餐前至午餐前的基础输注率总和;

  2. 中餐前剂量 = 胰岛素泵中餐前剂量 + 中餐前至晚餐前的基础输注率总和;

  3. 晚餐前剂量 = 胰岛素泵晚餐前剂量 + 晚餐前至睡前的基础输注率总和;

  4. 睡前中效胰岛素剂量 = 睡前至次日早餐前的基础输注率总和;

举例:体重 60 kg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将胰岛素泵改成每天 4 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假设分为 4 个时间段即早 7:00 ~ 13:00、13:00 ~ 19:00、19:00 ~ 凌晨 1:00、凌晨 1:00 ~ 7:00。
该患者一天总量 30 U,其中基础量 15 U,基础输注率 0.625 U/h;餐前按照按 1/3,1/3,1/3 原则平均为 5 U。那么转化为 4 次皮下注射液时:
早餐:5 U + 0.625 * 6 = 8.75 U;
睡前:0.625 * 6 = 3.75 U。
注意:若胰岛素泵使用期间存在追加剂量,则应该加上
(2). 改换 2 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
一般会选择 8:00 ~ 18:00 做为一段,那么这段时间的用量就是:5 U + 0.625 × 10 h = 11.25 U(如早、中有追加量则加上)即为早晨的那一次用量;晚上的话就用:0.625 × 14 h = 8.75 U(如晚上有追加量,同样加上)。
(3). 转为口服降糖药物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如要更换降糖方案,对于 T1DM 患者,则需要绝对的胰岛素治疗;对于 T2DM 患者则可以根据其 BMI、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情况以及目前使用胰岛素泵的总量进行个体化调整。可参考的原则为:
  1. 如果患者目前使用胰岛素量小于 12 U,可以考虑过度为口服药物;

  2. 根据餐时胰岛素用量和基础率来决定口服药种类和剂量,如餐时胰岛素可用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类等药物替换;基础血糖的调整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可以联合使用 DPP-4、GLP-1 以及 SGLT-2i 等药物。

06 经验小结
胰岛素泵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患者的个体情况,适时进行个体化调整。此外,患者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严格记录每日的血糖情况,最好能够记录每天 7 个时间的值即三餐前、三餐后以及睡前的血糖水平。
● 观察患者注射液部位的皮肤情况,例如是否存在皮肤发红、局部疼痛、感染等,需要及时更换注射针头以及注射部位。
● 胰岛素泵管道堵塞可导致胰岛素输注障碍,需要嘱咐患者每日检查管道有无破损、漏液等,不要用力折管道。在肥胖患者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阻管,需要注意胰岛素泵的推力问题,可通过更换泵或注射部位等办法解决,但是目前没有准确的研究数据。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琦敏
投稿 | meiqimin@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1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廖二元, 莫朝晖. 内分泌学 [M].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 Jameson JL, De Groot LJ. Endocrinology: Adult and Pediatric[M]. 7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Division,2016.
[4]. 母义明, 尹士男, 纪立农. 胰岛素泵规范治疗教程 [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5 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7(10):603-613. 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5.10.004.
[6]. Famulla S, Hövelmann U, Fischer A, et al. Insulin injection intolipohypertrophic tissue: blunted and more variable insulin absorptionand action, and impaired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Diabetes Care. 2016 Jul 13:pii:dc160610.
[7]. FIT website. http://www.fit4diabetes.com. Accessed June 9,2016.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1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8(10):591-597.
[9]. Ji L, Zhang P, Zhu D,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basal insulins in a real-world setting[J]. Diabetes Obes Metab,2017, doi: 10.1111/dom.12920. [Epub ahead of print].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预混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共识 (2016 年版)[J]. 药品评价, 2016, 13(9): 5-11.
(▲▼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