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林佳作《醉美八月天,芬芳三苏游》

醉美八月天,芬芳三苏游
作者/李淑林
三苏祠,是一座山水园林、一幅自然画卷;三苏祠,是一座文化殿堂、一个文学磁场;三苏祠,是一块世界福地、一件人间瑰宝;三苏祠,是一处诗书秘境,一座养心家园。这里,潺潺流淌千秋故事、四季胜景;这里,自然灵动鸟语花鸣、文脉书香。
2017年8月11日,仁寿肢残协会的朋友们一起到眉山三苏祠过肢残节。我们一行四十多人,统一穿着肢协服务队的衣服和帽子,欢声笑语到了三苏祠。绿水萦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红墙环抱的三苏祠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停车场往文化街散步,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街两边都是各种培训场所,有古筝,有书法,有绘画……“文化雨”毫无征兆的来了。我们在三苏纪念馆里参观,全体人员在这里拍照留念。穿过宽敞的坝子,我们来到三苏祠的前厅,正中扁上“文献一家”,门坊上一幅木刻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赫然入目。映入眼帘的有前方檐柱上的对联“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徽,千变纵横识共缘”,我被朋友们七手八脚抬进通行道,在一个个高深的门坎面前,我都感受到深情,我们的按假肢的朋友也来抬我,游玩的快乐,全来自朋友们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刘建才大哥一直一直背我上下车,同残友们交换着推我前行,怎一个“谢”字了得!进去后,《三苏先生祠记碑》立在宽街沿上,过门坎,左边有个卖纪面品的小店。我一眼看中我喜欢的碑帖,欣赏着碑帖,毫不犹豫的买下。我知道,错过自己喜爱的一切都会造成遗憾。同行的朋友跟卖字的人讨价还价,结果送了一本“三苏旅游”的小册子作为赠品,我们一行人都笑了,终于有导游了。沿着小店前行,我们进了三苏修历史展览,看到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记录着三苏祠的过去,现在。出来,我们来到大钟前,悠长的钟声由近而远,由远而近,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来到正殿,祭祀父子三人,中为“是父是子”,东为“文章气节”,西为“文峰鼎峙”。地坝中间摆放着一长方形的铜鼎,每日祭祀的香火不断,我情不自禁的焚香祈福——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安康!西侧有苏家古井和又高又大的黄荆树。井水清爽甘美,长期不枯,我想苏轼一定来挑过水吧,如果他在世,一定制造矿泉水,让众生食用吧。黄荆树,背荆负罪这个词是不是由此而来?戒尺,教鞭是不是用它制成,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说法究竟对不对?来到抱月亭,想起了《前赤壁赋》中的诗句“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侠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气魄。井西侧的快雨葶说的是四川学政的考官来眉山主持考试,宴游三苏祠,适逢炎夏遇雨得而命名。而云島楼就是云烟笼罩的小岛,我在想,过去也有雾霾?
一晃,千年时光过去,古香古色的庭院,还能看见三苏身影,他们在一起切磋诗文,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绿荫婆娑的竹林,微风中,轻声细语,像是在吟诵三苏的诗文,抑扬顿错,充满韵律,我们在三苏祠游览,有幸碰到了三苏,虽然时过千年百载,他们还是当年那样一点儿都没变。能与他们相遇,可谓三生有幸。祠内的一草一木 一砖一瓦,皆栖息着他们的魂灵。我们与花草对话,我们听轻风喁语,我们观流水淙淙,我们瞧池塘涟漪,听到的看到的说到的,全是千古经典宋词,微风吹过 青竹絮语,侧耳倾听——竟是“水调歌头”的吟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难忘三苏,更难忘残友,一切永留心中……
文化街慢步,学习气息扑面而来!
在三苏纪念馆驻足停留,回味历史,人生的潮起潮落。
正殿前,朋友们回望继念馆,继续前行!
七手八脚抬我进正殿。感恩感动一路相伴。
选碑帖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聆听悠长的圆钟,由远而近,由近而远,诉说历史的潮涨潮落。
祈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在披风榭里,凭栏远眺,荷塘生香,想起了展览里面的并蒂莲。还有陆游的“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千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诗句。
瑞莲葶边,池塘里荷花正开得艳,我在寻觅并蒂莲。
于水中央的苏轼坐像,如中流砥柱,千年万年。
定风波亭,衰烟雨任平生,也无雨也无晴
洗砚池的水记录着墨宝的由来!
渥洼渡步老麒麟,丹穴双飞雏凤凰。木假山堂的幸与不幸,可爱可悲可叹可感的一生
教子有方。一次开凿院子,发现一堆金银财宝,程夫人立即将它埋回去。教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
连鳌山石刻是苏轼17岁时的大笔书法。
墨香千古,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古绝笔,世人敬仰!
回廊看小溪,鱼儿戏水。
行之道,长而远!
刘建才,谢谢你,感恩你!
感谢有你!感谢你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乡村教师,眉山市最美家庭,金榜头条认证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