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式的索取可以休矣

栽培式的索取可以休矣

菜九段文

愚以为,没有童年的人生是可悲的,没有童年的民族是不会有活力的。这是多年前菜九看到中国孩子没有童年而产生的感慨,也是为中国的未来担忧。

能不担忧吗?中国现状基本上是应该学习的人在玩——比如大学生,应该玩的人在学——比如中小学生,而且已经持续了不止一代人。之所以产生这个现象,原因很简单,即中国人在应该学习之前,就把精力耗尽。照这个样子下去,中华民族的后劲从何而来,又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虽然有关方面一直在张罗为学生减负,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习科目越来越多,也是不争之事实。何时能改观,估计菜九的余生是看不到了。但愈演愈烈的现状还是大大刺痛了菜九——不止是小学生已彻底没了童年,幼儿园的孩子也渐渐失去了童年。网上查了一下,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名目也是洋洋大观,什么艺术类、语言类、体育类、书法类,细分下来足有几十种,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能强加给孩子的差不多一个不落了,就是普通县城的幼教中心都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整个社会是疯了吗?

更可怕的是,家长对这些诱导式强化的百般配合让人看不懂。表面上的理由相当充分,就是不让孩子落在人后。看来都是让那个忽悠人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给坑了。要让菜九说啊,之所以这个忽悠人的口号如此有市场,完全是人性中更深沉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个更深沉的因素就是根深蒂固的要面子。什么起跑线、起跳线的,都是利用人们要面子的心理给某些行业、某些人群牟利。再挖掘一下,那个忽悠人的口号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要孩子交出一份光鲜的答卷。换言之,是让孩子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为家长争光的重任。那些个稚嫩的肩膀又怎么扛得下来?

社会与某些机构也知道孩子稚嫩的肩膀担负不了这样的重任,所以将肩负这样的重任包装成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剥夺孩子童年的招术就有了合理的、富有人情味的外衣,更容易忽悠成功了,结果只能是孩子们会更大规模、且无处可逃地遭罪了。根据市面上流行的教学内容,孩子们接受了太多的与未来学习有关的知识类能力类培养,让孩子过早地介入了未来的学习阶段,而且无论名目如何千变万化,剥夺孩子快乐童年的结果都是完全一致的。剥夺孩子快乐之残忍,与培养之初衷肯定是南辕北辙了。所以所谓的培养,实则有栽培与摧残两个可能、两个方向,而中国式的培养又完全将二者合而为一了,菜九称之为栽培式摧残或栽培式索取。

不可否认,确实有接受早期教育而非常成功的例子,肯定也不难找到根本没有接受早期教育也非常成功的例子;而孩子因早期过度学习最终厌学与的概率,肯定远远大于从来不开展早期学习者。因为剥夺了童年的危害之大,是没有办法衡量的。中国式培养是聚全国孩子摧残之,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因为存在早期教育成功的案例,广大家长难免会心存侥幸以为自己的孩子会受到栽培而远离摧残。菜九要说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千万不要以为摧残孩子这样的悲剧专属他人。菜九一个普通人,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宁愿把不利面多想想没有坏处,能够避免最坏,对普通人而言就是烧高香了。须知好事基本与你无关,坏事百分之百与你有关。什么是最坏?菜九以为就是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用学习填满了孩子的一切空间,最后把孩子毁了,厌学了,甚至于厌世了。在中国,有多少坏事是在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下做成的啊,有多少悲剧是在为孩子好的前提下发生的啊,栽培式摧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即以所有的家长的最高追求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例,两个大学里面整天混日子的学生估计不会是个小数字。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此前的过度学习已经把孩子的上进心消耗殆尽,到了没有老师督促时,他们就彻底放假了,这个样子就让他们进哈佛、耶鲁,又有什么用。学习的效果如同国画,要布白如墨,留多少空就留有多少余味。挤成一团的作品怎么会是好作品。所以要特别警惕以培养名义摧残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快乐童年远比可以看得见的成绩重要得多。

现在资讯发达,很多人都知道德国孩子什么都不学,根本没有起跑线,而他们的创造力一点也不差。人家用一个国家来证明中国式起跑线之荒谬,难道说服力还不足够吗?

可能广大家长要疑惑了,难道起跑线真的是危言耸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吗?不妨用与起跑线同类的长跑比赛来看待孩子的教育,起跑线绝不是赢得比赛的决定性因素,人生这个长跑最重要的是比耐力,起跑成绩只是个光鲜的起点,不代表能笑到最后。能笑到最后的是人的优良品质。优良品质涉及面很宽,菜九以为,在独生子女的大气候下,培养孩子的健康健壮、意志坚强、充满爱心、心胸开阔、正派善良、勤劳能干、韧性顽强、悟性灵气,至于创造力、探求欲、好奇心,对于持续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不能量化的东西,是人的持身之本,是最长久有耐性的东西,远比那些成绩重要得多。成绩有随时而变化,而意志品质类的东西是最经久耐用的。只是这些个优良品质与学校的考核无关,无法给有关方面带来收益,所以被有预谋地忽略掉了。

学校与社会联手诱惑大家,百般强调成绩,以孩子拿成绩说话成为唯一模式,而所有的培养最终都会以成绩来体现,于是栽培式摧残或因栽培而摧残的问题就突出出来了。要让菜九来评判,让孩子用成绩给家长争光,是社会出于商业目的的技俩,而家长搭上这个追逐成绩的快车,就成了混账家长。不象话嘛,应该是家长给孩子争光嘛,家长给孩子长脸嘛,家长给孩子遮风蔽雨嘛,怎么能因为孩子不给自己长脸,就与教学机构联手整孩子。天天让孩子交出满意的成绩,而成绩哪会雷打不动恒定在满意上,总会时常不尽如人意,何况那些满意的标准也不会一成不变,于是琳琅满目的栽培,都隐含了对孩子施暴的机会。所以啊,广大家长千万要在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培养科目对孩子有好处的同时,还要看到它们也切实增加了孩子挨揍的机会,在充分权衡培养与摧残的关系之后,再决定是否要选择这样的栽培。家长必须明白,成绩不能决定一切,而且成绩本身的变数就很多。起初好,能不能一直好;小学好,中学能不能好。中学好,大学呢,大学以后呢。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将精力兴趣耗尽,日后就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又怎么样,大家见过平庸的清华北大生还少嘛。所以如果把心思精力押在当下的成绩上,实在是赌博的成分过大了一点。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成绩以外的品质更重要,只是成绩以外学校不擅长,不挣钱,也就没有兴趣。小孩子的成长其实也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健康健壮,达到这个目标后,其成长会自然而然完成了。学龄前的孩子最好什么都不要学,如果学了一,很快就有二三,以致无穷,最后掉进累死人的坑里挣扎不已。家长们常常会出于效仿与攀比心理安排诱导小孩学这学那,理由也很过硬,小孩自己要学。多数情况下,这类小孩自己的选择,实则是过分乖巧的孩子在看家长的好恶行事。要真让小孩子自己选择,小孩还要赖地玩泥巴呢,家长怎么不鼓励。家长肯定会说,赖地玩泥巴对孩子成长不利。其实他们不知道,赖地玩泥巴毁不了孩子,而过度学习可以。所以乱七八糟的学习远不如让孩子赖地玩泥巴,何况赖地玩泥巴没准还能还给社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多好。林彪同志教导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利益高。所有的人都应该明了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具体到教育培养孩子也应该明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何在。也许最大利益那个饼太大太难画,干脆反向思维,看看最大的坏处何在。所以还是那个话,普通人能够避免最坏就是烧高香了。所以,即使为了孩子,广大家长也要在全社会的诱惑面前保持自我,不吃套不上钩不为所动应该是不坏的选项,至少不会加入到主动摧残孩子的行列中。

切记,健全的心智、开朗的心态、强悍的体魄胜过成绩无数。如果矫枉过正一下,就让成绩见鬼去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