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蹲着、跪着——教师最美的三种课堂姿态
王海军
课堂是教师挥洒驰骋的舞台,教师是课堂上一道永恒的风景。教师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间,无不展现出朴实无华却独具一格的姿态。在我看来,教师最美的课堂姿态有三种。
站立着:平常之中彰显美
站着讲课,是教师最真实的常态。
还记得,初涉讲坛的我,被学校安排讲授入门课《白杨》。面对几十张求知若渴的天真面孔和下面一排听课的领导、老师,我着实有些紧张,手脚生硬,腰膝发软,满头大汗。课后,教导主任谆谆教诲我:“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站得直,站得挺拔,就像一株白杨树,充满阳刚之气,要有教师的自信和洒脱。”记住了这句话,此后在课堂上,我总是站得笔直挺拔,原本并不魁梧的身材,在学生面前不知不觉间有了一种高度和威严。
后来,教导主任再次听我的课,又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站得稳,不宜在教室里频繁移动。站得沉稳,站得踏实,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让他们的目光追着你跑来跑去。”他还说,必要的时候,到学生中间走几个来回,倾听他们的声音,观察他们的表现,也是很有必要的。我牢牢地记住了这番话。
而今,我已经成为本地小有名气的特级教师。一次观摩我的示范课后,教导主任再次言辞恳切地说:“一个卓越的教师,不仅要站得直、站得稳,还应该站得高。”他见我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微笑着补充:“站得高,并不是说你外在的姿态,而是内在的涵养。只有具备了精湛的业务能力、广博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课堂艺术,才能让学生敬重你,崇拜你,因你的魅力而仰望你!”
蹲下去:亲近学生蕴含美
我特别欣赏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一次听他讲授课文《水上飞机》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是一场规模不小的公开课,于老师让学生自由预习课文后,找学生朗读课文。霎时间,小手如林,于老师的目光在这些高高举起的小手中间巡视,最后却停在一个略显腼腆、没有举手的小男孩身上。于老师问他:“会读吗?”小男孩怯怯地说:“会读。”于老师笑着说:“我喜欢找不举手的小朋友来读书。”小男孩开始朗读课文,刚读到第一句“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时,可能因为方言口音太重,把“小海鸥”读成了“小海悠”,现场的同学和听课教师不禁发出了一阵哄笑。于老师又让他读第二遍,这位学生仍然读成了“小海悠”。于老师给他示范了正确的读法后,让他读第三遍,男孩读正确了。于老师再让他读第四遍时,男孩稍一紧张,又读成了“小海悠”。于老师并未放弃,和蔼地示意他坐下来读。于老师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左手帮他拿好书,索性蹲下身来,耳朵贴近男孩的嘴巴,以便更清楚地听见他的声音。男孩坐下来以后,放松了些,终于读得字正腔圆了,于老师这才满意地直起身来,返回讲台。当时很多师生都被那个孩子的“跑调”吸引了,却很少关注到于老师蹲下来倾听的姿态。
听于老师讲授示范课《月光曲》,同样对他蹲着身体板书感触颇深。有好几次板书,于老师都把身子蹲得很低,大腿与小腿之间几乎弯成了90度,模样似乎不太雅观,有些听课的教师都为此窃笑。他们却不知,于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特别是个矮或后排的学生看清每一个生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书写要领。这样一个姿态,比起那些在讲台上派头十足、岿然不动者,或反背双手昂首踱步者,或端坐方凳如教授讲座者,不知道要美多少倍。
跪下来:心灵相通诠释美
去年金秋时节,我们“襄派教育家培训对象”高级研修班一行50人,游学深圳,前往南山外国语学校大冲校区听课。走进多媒体教室,感到耳目一新。这里布置得如同童话乐园一般,整个教室没有一张桌凳,全班30多名学生在木地板上围坐成几圈,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讲台,只有一个大屏幕电视和一块黑板。本节课的内容是复习5个元音字母。女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兴味盎然:时而播放优美的音乐,时而展示有趣的图片,时而呈现精彩的动画,时而带领学生做互动游戏。她丰富夸张的表情,纯正流利的发音,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们都坐在地板上,女老师在走近观察每个小组读书或讨论的时候,便会微微地弯下腰,尽可能地离孩子近些。当个别孩子面对众多听讲的老师有些紧张拘谨时,女老师总是轻轻地拍着他们的肩膀,慢慢蹲下身来,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在让一个小女孩练习单词朗读时,女老师似乎感觉蹲着仍然有些居高临下,竟然不知不觉地双膝着地,跪在了地板上,如同和孩子面对面地促膝谈心。她的动作是那样自然,没有一丝矫饰,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觉察出来。
女老师不止一次地重复这个动作,她的脸上写满温柔的笑容。她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望着学生,或拉着学生稚嫩的小手,或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小脑袋,聆听他们的童音。这一刻,她的身份淡化了,似乎不再是威严的、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和孩子们平起平坐的知心朋友。在整堂课中,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玩着,仿佛早已经忘记了面前是自己的老师。
女老师跪在地板上,可能是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也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也可能是她课堂中一种习以为常的姿态。
从站立,到蹲下,再到跪下来,教师的姿态在变化着,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转换,但为人师者的形象却在低下来的身体中变得更加高大、丰盈。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