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人的一天】“筒子楼”里的兵哥哥哭了
又到一年退伍季,部队的日子短暂而又漫长,有时苦有时累,有时欢笑有时惆怅,战友们要分开,你我心中就象一片海,吃过的苦和流过的汗都化作那分别的泪,历历往事涌上心来。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湖南常德武陵消防大队的院落里,有一幢7层高的“筒子楼”,四面开窗,墙面班驳。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来观察常德城火情的眺望楼,后来成了消防官兵的“训练塔”,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消防官兵是永远不会忘记“筒子楼”的,因为它见证了自己的青春,见证了这支英雄部队光辉历程。今天它又一次见证了一位服役十六年老兵泪别军营的一幕。
1月30日,武陵大队举行欢送会。自新兵入伍在该大队服役16年,拥有“湘西北第一挂”的仝兆义,在战友们哗哗的眼泪中告别军营。
1980年出生的仝兆义,2000年应征入伍进入常德消防支队武陵中队,一干就是16年,先后担任班长、执勤中队长助理、消防车驾驶员。他有一个响亮的称号:“湘西北第一挂”。
2006年,湖南省消防总队组织体能、技能、操法“三能”对抗赛,仝兆义没日没夜地进行训练。支队干部到中队蹲点指导,哪一项不达标,仝兆义都会反复练习。最终在湘西北片区对抗赛中,仝兆义各项业务成绩均名列前茅,并在挂钩梯项目中打破了纪录。获得“湘西北第一挂”美誉。
2016年11月30日,我们记录了仝兆义告别军营的一天。
图1:这些天,仝兆义总是望着这幢7层高的“训练塔”发呆,他有点依依不舍,因为它见证了自己16年的红门青春。
图2:早晨7点,仝兆义依旧象往常一样整理着被子,除了几次集训离开过,16年来他一直睡在这个床位。
图3:他刚来这里时,窗户是很小的木窗,后来扩大,换成了铝合金的玻璃窗。
图4:“从当初懵懂少年,到现在的军中大哥,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消防,常德消防感谢你。”上午8点30分,常德消防支队支队长丁为鸣前来问候。
图5:上午9点,他用油漆把车上掉了漆的小斑点仔细的喷补好。
图6:当了10年战车驾驶员,为心爱的车做最后一次清洗,心中总有依依不舍。
图7:经历过上千次灭火救援锤练的他,把水枪当做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图8:启动一下战车,确保性能完好的交接给战友。
图9:向战车告别。曾经火场当战场,水枪当钢枪,他与战友们用“逆向而行”点亮了人们在最危险时候的引航灯,他与战友们用自己的红门青春架起了一条让人们通往平安的高速路。
图10:上午10点30分,中队召开“学老兵、敬老兵、赞老兵”欢送会,每位战友发表一句感言。
图11:“老班长,这些年来,你骂过我,罚过我,我不仅不恨你,我要感谢你,没有你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战友们纷纷说出心里话。
图12:“老班长,常回家看看,这里永远是你温暧的家。”本来在开欢送会之前就约定了谁也不许哭,但真到了这一刻谁也忍不住。
图13:下午两点半,仝兆义与战友们做最后一次训练。从30米以外跑步、挂梯、攀梯的姿势构成16年红门青春里的最后一道风景。
图14:在长期的训练中,他手上,身上曾多次受伤。
图15:看着年轻的战友飞身上楼,他心中便多了一份安然。在他难忘的红门岁月里,有刻骨的战友情深,有一起搏击火海的勇气,有一起训练中的摸爬滚打,所有这一切都化作了一种担当叫“逆火而行”。
图16: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图17:在中队的荣誉室里好好感受一翻,看看自己曾亲身经历参与过的事件,16年来,他还真没有仔细统计过自己的功章、奖章、证书。
图18:妻子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便在城内开了一家小小打印社,这些年来,仝兆义忙于工作很少帮上妻子的忙,脱下军装后,他想这下总可以陪陪妻子了。
图19:从不向部队提要求的妻子,上个星期向中队提出一个小小要求,她想让仝兆义在部队过最后一个生日,晚上一幅简洁而温馨的画面出现在中队的食堂里。
离开服役了16年的部队,心中虽万分不舍,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也没办法。”这位说一口流利的常德话、已在常德成家的老兵,将开始全新的生活。他说,“无论在哪儿,我都是一名战士!”
图20:其实,当天一起告别军营的有三位,这位叫张朋,在16年军旅生涯中,让他最自豪的是被首长和战友们誉为“红管家。”
图21:红管家将相关资料一件不少的进行交接。
图22:这位是在部队干了7年的文书李帅丞,战友们称他为“帅秀才”。
图23:致敬,3位老兵,他们在军营以不同奔跑的姿势成为最美追梦人,他们的青春和所有人相同、惆怅、思念、梦想、绚丽,不过他们的梦融入了人民的梦、中国的梦、消防梦、普通老百姓安宁的梦。其实他们也有爱、也有情、也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