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牟的南德食堂教给我的人间烟火
老牟喜欢呼朋唤友,鼎盛时期的南德食堂和南德多功能厅每日宾客满座,成为京城一景。
除去这眼花缭乱的交际应酬,我有时候更感到食物给人的慰藉。那是人间烟火的载物。
前几天,我去蓝色港湾会友,走到好运街路口,一拐弯,抬头看见了眼前的招牌,着实恍惚了一下,以为眼花,定睛一看,哦,是“德南餐厅”!
好巧。记忆中的往昔跑了出来。
南德火锅
自我参加工作的记忆中,南德餐厅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每天中午的工作餐,凭工作餐餐券免费领取。一个月的餐券在月初时会按部门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中。遇上有客人需要招待,填写一张客餐申请单,部门领导签字后,就可以交给餐厅进行准备了。
如此的程序,对于具体部门来说,是省时、经济又能保证效率的一种最佳招待方式。但于餐厅的工作人员来说,没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完成不好这种不确定的随时可能下达的任务的。任务完成不到位,就有可能面临招待客人时场面上的尴尬,甚至于影响到业务的进度。
但,在南德人和那时南德客人们的印象中,南德餐厅、南德火锅、南德多功能厅,一条龙的招待,还是颇具吸引力的。
九十年代的重庆火锅,还不像现在的随处可见。有的客人,甚至就因为馋上了南德火锅这一口,有时还会特意寻出一个“业务”的恰当理由而来。当时的南德,借着餐厅、多功能厅的特别,也因此结交了广泛的各种人脉。
南德餐厅在老牟的业务发展史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其中,功不可没的,要算我的二姨。
南德伙食团团长
我的二姨,比我母亲小九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姨曾是万县塑料厂三四百号人的伙食团团长。
南德在1992年飞机贸易之后,公司的人员与日俱增。先前的食堂、后厨与俱增的欣欣向荣已无法匹配。老牟不喜欢到外面应酬,于是有了南德食堂。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食堂能良好地运行就成了促进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姨在大约1994年夏天应邀来到了北京,担任起了南德食堂的伙食团“团长”。
南德的食堂,分员工食堂和小餐厅。客餐及中层干部用餐都统一安排在小餐厅。南德在飞机业务之后,提出了造就百万富翁计划,随之应者如云,客流如织。
那是一段歌舞升平、几乎可以餐餐火锅的日子。南德的火锅曾在一段时期内小有名气。
南德的餐厅因为有了二姨的掌舵和用心经营,各类业务客人、频繁的各种大型活动,从来都是圆满完成任务,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这背后促成了多少业务的成功,无法直接衡量,但餐厅在客人和朋友们口中的美誉度,却是有口皆碑的。
在1996年1月8日的《南德视界》上,二姨被评为“本周南德新闻人物”。提名理由中写到:“以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手艺主管餐饮部,使'众口难调’词义演变为'众口满意’——元旦会餐36桌美味佳肴正是'肖老太’的构思和餐厅员工的集体创作。”
那一年,二姨61岁。
遗憾的是, 二姨也见证了1999年最后的岁月。那一刻,我的突然消失,给她心里造成的伤有多痛,我不知道;她们最后是如何回到万州的,我也没敢再问过。只记得,在我2000年6月由七姐领着从武汉回到万州时,二姨握着我的手哭了很长时间。眼里的那份怜爱和心疼,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那之后的每逢春节,只要我回了万州,二姨都会特意给我准备200元的压岁钱。她说:“你现在是一个没有工作的人,凡事需得自己小心。”
沉甸甸的压岁钱带给我的温暖,足以让我再飘荡一整年。
我想,若不是二姨的勤劳认真的干劲和因了这份亲情的倾注,当年的南德餐厅,是很难获得那样高的美誉度的。
我更想念的是,因为二姨,南德食堂的那些食物和点滴才有了感情。食物,是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
人间美意
汤逊湖边的那些岁月里,老牟的表弟媳妇——小蓉应邀曾在那里陪伴了我一年。那些日子里,压力大,加之异常的各种忙碌,但是因为有了好性情的小蓉的陪伴和一手好厨艺,我的心里压力减轻了许多。时常,她还会准备上一大桌客餐进行一番特别的招待。我常庆幸,功能性的南德小餐厅还在身边。
如果不是因了一份特殊的亲情,我想,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也是不那么容易挺得过来的。
在老牟快自由的前夕,为即将面对的最简单的一日三餐问题,我也是煞费了苦心。
这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她——小蓉。我一跟她提出求助,她欣然就同意了协助支持。第一个到位配合我工作的,也是她。
在最初的一年里,我替老牟租住的三居室承担了临时办公和居住的功能,老牟的一切会客、会议等都安排在那。小蓉一个人负责了一日三餐,无论是日常的五人小班子的一日三餐,还是一次集中会议的二十来人的工作午餐,小蓉一人可以在大家开完会时准时备好一桌子可口饭菜,妥妥当当。
我想,彼时那种的境况,心中若是没有一份心甘情愿地全心倾注和无私,是断不可能做得到的。
心中有爱的人,才能不辜负美食,才能端出那份美食吧。
那期间,我的胃口每餐都会异常的好,常会惹来老牟和其他人的善意取笑:“哟,吃得这么多啊?!”“你可真能吃啊!!”我,则并不理会,也不解释,只顾埋头享用。小蓉则会陪着我吃到最后。因为,她,见证过我汤逊湖边的那些日子。她懂。她懂我们都不想辜负这来之不易的人间烟火。
煲汤的耐心
“即便乌云蔽日,心中也要向阳,愿美食带给你快乐和满足,好运常伴!”
母亲节,我收到了外甥女由重庆点来的外卖——麻辣白斩鸡。打开包装盒,盒盖上的一段话暖了我!
以为是商家的广告语,原来是外甥女特意为我植入的鼓励。温暖。
想起外甥女来北京的那段时间,我带她逛北京城。为了能享受到一顿就着护城河边的角楼景致品尝出烤鸭的极致美味,我们可以,一大早,斗志昂扬努力三个小时,最后,美景、美境,映衬着美味,如愿以偿。这一份短暂的极致享受,唯有趣味相投的彼此,才够领会。
这也算是圆了我十八年的一个心结,那是另一种极致。能懂,是幸运。
我常想,我要认真对待我面前的食物,因为它们温暖了我的胃,陪伴了我的心。美食,若是没有一份爱心的倾注,那美美的滋味也是无法品得出来的。
美食,认真吃了,才有味;一生,认真过了,才算过。
去年11月,考期结束,我回了一趟万州,和哥哥一起去看望已85岁高龄的二姨。二姨得知消息之后,坚决不去外面就餐,仍然坚持要自己下厨,待我和哥哥抵达时,她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大桌美食。
那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亲情和美食,相伴相随,感觉自己又是满满一身的元气。
现在,我开始学会了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喜好,还有自己的志趣和梦想,学会了去品尝内心里对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常告诉自己,人生的有些坎儿,就像煲汤,要付出耐心和等待。等一等,等汤出锅时,答案自然就有了。
冬去春来
月盈日衰
平静绵长时光里
愿我们是世间皎皎的动人美景
只道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