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消耗慢能省钱,但导致电极过烧就得不偿失了
组合把持式电炉与铜瓦式电炉相比,优点是节省铜材、单耗低。缺点是抗过载能力差,对电极焙烧要求严格,宜软不宜硬。
从经济角度出发,电极消耗慢省钱,从设备角度出发,电极消耗慢,过烧风险大。而组合把持器电炉,最怕的就是电极过烧。在正常状态下,弧板与电极糊紧密接触,即使受到高温,热量也会通过电极糊传走。可是电极过烧的时候就不同了。钢板熔化,没熔化的凸起弧板碰到接触元件会放电烧损。
接触元件上面的弧板在高温作用下变软,压放时不下行,产生皱褶堆在上面。正常工作时,电流先经过接触元件的导电面到达筋板,然后通过筋板和弧板到达电极的内部和表面。但是电极过烧后,膨胀的弧板与接触元件表面接触后放电烧损。由于白钢吊挂与接触元件相连带电,如果与堆积的皱褶接触,容易烧断吊挂;电极壳筋片如果有螺旋就会与吊挂侧面产生接触放电;如果电极壳不圆或者偏离把持筒中心线,就会与吊挂内侧接触放电,出现打洞流糊现象。
2017年2月,宁夏平罗某厂两台硅锰密闭炉的膨胀系数大于碳素材料的膨胀系数,达到一定高温后弧板因为受热膨胀而离开烧结好的电极向外凸起。如果底部环上面的陶瓷纤维损坏,刺火就会上蹿,进入炭材与弧板之间的缝隙,使弧板内外都受到高温火焰的攻击。
被刺火直接烧到的弧板会出现了上述故障,通过解体检查,就是电极过烧和电极壳形状精度低造成的故障。
唐山某厂的一台硅锰密闭炉出现了保护屏内冒烟。打开后有如下发现,见下图。
图 硅锰密闭炉故障图
(1)炉心方向弧板烧损和吊挂烧损;
(2)缝焊机的焊缝多处漏沥青油;(弧板与筋板之间的焊缝);
(3)接触元件上方800mm的地方,手工对接焊缝也出现了沥青油。
(4)通过把持筒的方孔敲击电极壳,回声是实声。
所有的迹象都证明:
①缝焊机和现场焊接都有质量问题(多处漏油)。②电极过烧。
两个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发生故障前的一端时间都处于低负荷或间断生产状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疑惑:低负荷运行的电炉为什么还会烧筋片?
经查变压器在最低档,电流没有超过额定,但是在额定附近。
正常的电炉遵循如下规则:烧结速度=电极消耗速度。压放量=电极消耗量。
当炉况不好时一般都会用降档的方法来降低负荷,由于电压低,电弧短,电极消耗慢。压放量自然减少,每天在240mm左右。
虽然负荷不算大,但是电流依然在额定附近,与大负荷相比,电阻热对电极的焙烧作用并未下降多少,只是由于刺火减少,料面对电极的辐射减少了。
对于间断工作的电炉而言,在停电时不存在电阻热对电极的焙烧,但是热传导对电极的焙烧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由于某个时间段内压放最的减少,电炉内的电极焙烧时间比平时几乎增加一倍。在热传导的作用下,电极糊软化和烧结位置不断上移,电极实际上是过烧了。通过把持筒的方孔敲击电极壳,实体回声也可以证明。所以烧筋片和吊挂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