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即评初涉之二误区

前两天和一个高二的小姑娘聊起了即评,她在回答评述题目时所表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对于初期接触即评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就借着这个契机,为即将进入高三的播音艺考生提个醒,争取在一开始训练时就能够规避掉这些问题。

我问了她几个这样的问题,

1、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主持人

那,熟悉艺考的大朋友小朋友应该都很清楚,这是万年不变的一道考题,有时是评述的形式,有时也是在传媒大学考场中以考官提问的形式出现。

学生的大致回答是这样的:

“其实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某一位主持人,很多主持人我都很欣赏,比如何炅、谢娜,他们.....比如xxx,他们....”

那么,在我看来,这个回答的问题在哪?

a,事实上,考生并不能算是对题目的准确回应。在雅思写作考试的评分标准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基础评分点——Task Response,意思就是对于写作题目的正确回应,简单的理解就是“切题”。可是题中的答案是否算切题了呢?题目要求介绍“一位”,如果你有确切的理由说服我,你觉得介绍多个要比介绍一个要更好,这当然可以,只是,从学生提供的答案看,我觉得说服力是没有那么充足的。

因此,怎么样的改装可以让这个回答秒变合情合理呢?

b,那就是进行神奇的“归类”操作。意思就是从你选择的这些主持人里,归纳出某一个共同的特质,或者是“亲和力”或者是“观众缘”等等——

“其实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某一位主持人,很多主持人我都很欣赏,比如何炅、谢娜,他们.....比如xxx,他们....。我之所以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的职业特质,那就是...。我想,这也是我在判断一位主持人是否能被我喜欢时,我最看重的条件吧。”

不过,从根本上说,能够直接切题时,还是尽量不要绕圈子。广播电视属于大众传媒,在语言和思路的选用上,都以简明、直接为主。

2、你觉得中国是否应该实行新闻透明化?

这是前两年浙江传媒学院的一道考场真题。学生大致是这样作答的:

“我认为应该有条件的实行新闻透明化。因为我们国家...人民...其他国家也...这样对人民能...所以我认为应该逐步实行新闻透明化。”

Sorry,姑娘说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跟这些内容压根也没关系。她的问题在于:

例,证,在,哪,里??

嗯,我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初期学习评述的学生(也包括很多进入艺考期的考生),最最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没有例证,干说理。一通长篇大论下来,说者口干舌燥,听者扼腕叹息。

例证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在于让文章的结构变得饱满,我先不说当下的大众传媒正处于“讲故事”的时代,咱们仅仅从人对于信息的接纳与处理流程来说,阐述完一个道理之后,再附上一个相关的例子,能够让听者迅速了解你的主旨。从而不会发生你已经进入到下一点了,听者还在琢磨你上一点说的是啥意思。例证的出现,也可以看作是给听者一个思维缓冲的时间。

最后,

要给高二的同学们打打气。很多人在开始学习口语表达时,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说得很烂,觉得自己没救了。其实在我从教过程中,我从未遇到过真的“没救”了的考生。口语表达无非就是一个有关说话的艺术,技巧固然是存在,但是科学和刻苦的练习也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每周拿出一点点固定的时间,从微博上找找前两年考过的真题,自己试着去练一练,然后找老师或是师哥师姐帮你听听,对你评述的提升还是会有益处的。

one more thing,

高二姑娘们,请从现在开始减肥。管住嘴,迈开脚,动起来。现在不减肥,艺考徒伤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