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不洗头的男孩

文:马煜钧  聂传安


现在两个班不少孩子已经能捕捉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并赋予这些细节特殊的含义。另外,当这些细节成为文章的一部分时,这些孩子又变得非常聪明,能把最精彩的瞬间捂得紧紧的,一直到最后才展示,让一直不解的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三班马煜钧同学这方面的技能越来越强。

去理发店理发,本想洗个头再走,却提前离开了。(“本想……却”,转折语暗示悬念)

这是一间夫妻理发店,装修很普通,几张桌子和椅子加几面镜子,还有一个做饭的小灶台,生意一直很不错。我常常来这理头,也算是个老顾客了。(相信不少人都熟悉这样的理发店。小马哥三言两语绘出,让人倍感亲切)

这天我来理发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因为下午想要出去,便想着把头发理了,再洗一洗,精神一些。(这种小心思……有点像是有情况的节奏啊)

我走进店里,看见前一个顾客刚站起来,还跟老板聊的起劲。老板看我来了,便走过来,一边给我理头,一边与那顾客聊天。那顾客看见老板娘在炒菜,便问,“还没吃饭哪?”“对啊,今天客人比较多。”老板回答道。闲说几句后,那顾客就离开了。(看了这段,就知小马哥的用心:前面若不经意的提了“小灶台”,此段便有了“看见老板娘在炒菜”,伏笔、照应清晰可见)

等我快理完发时,老板娘便在洗头的地方等着了。按照惯例,我都会洗个头再走。“要洗个头吗?”老板问我。“不了,我回家再洗吧!”说罢,我付了钱。(老板娘也不容易!小马哥今天也不走惯例,这是怎么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他俩应该开始吃饭了吧?”(至此,开头的悬念、上段的不走惯例真相大白!)

小马哥文章所记之事特小特普通,情节简单,语言朴素,看似絮絮叨叨的大白话。但是略一细读,才知他行文之用心,构思之巧妙。

随文批注中也有提及:小马哥的语言(不论是自叙,还是人物对话)看似絮叨,实则方向性极强,都在为“做饭”“吃饭”“不洗头而走”等做铺垫,只不过铺垫得过于自然,让人读着读着失去了警惕。

另外,此文最精彩之处在于最后一句“他俩应该开始吃饭了吧”。此句是前文屋内摆设介绍、理发时间强调等的归结,又是自己反常行为的原因。此想法其实在理发时已有,但是如果那时候就道出来,提前公示,再写自己采取的行动,那将是多么的煞风景啊!

小马哥居然有如此耐心,直到最后一段才抖出最关键之句,既让自己能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得到昭示,又让文章陡然生辉,让读者大呼过瘾!

小而精致,韵味无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