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爱好者的入门首选—瓷片 

微信关注:盛世经典收藏

瓷片,作为很重要的标本资料,瓷片数量多、价位低,又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信息,是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入门首选。

近年,浙江一场“瓷言片语·景德镇新出元明瓷器展”,一批或是碎瓷片、或修复而成的瓷器带着它们各自的历史故事,为很多瓷片收藏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盛宴。这些从近年来御窑厂区域遗址出土的成千上万碎瓷片中遴选、修复而成,180件景德镇新出土的元明瓷器,涵盖了目前传世元至明正德官窑瓷的重要品类。

这些瓷器原本是在宫廷拣选中落选而被打碎的瓷器碎片,经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在文保人员的修复下得以恢复原状。重要展品包括景德镇为元代枢密院烧制的卵白釉「枢府瓷」、明洪武时期「赵万初」铭板瓦、明永乐年间甜白瓷、明宣德青花蟋蟀罐、明成化斗彩瓷。

元卵白釉堆塑龙纹盖碗

明宣德青花龙纹僧帽壶

也许不少收藏爱好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破碎的瓷片也有收藏价值么?

俗话说的好:“纵有家财万惯,不如钧瓷一片。”虽然通常而言,残器的价值比不上完整器,不过也有例外的:在某些瓷器类型没有完整器保存下来的情况下,破碎的瓷器就成了万金难求的孤品!

比如下面这件破碎的盘子:

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

据资料显示,这个盘子烧造工艺很是麻烦——要烧两次。

第一次烧釉下彩:

首先在瓷胎上画出所有蓝色部分,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再放入窑里烧制。

第二次烧釉上彩:

第一次釉上彩烧完后工匠需要再绘制红色、绿色等其他颜色在釉层上面,然后第二次入窑烧制完成。

如此这般,不同颜色隔着釉层争奇斗艳,这种装饰手法便称为“斗彩”。

起初,人们普遍认为斗彩工艺出现于明代中期。后来在西藏萨迦寺发现带有明代早期宣德年号的斗彩碗(现藏西藏博物馆),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景德镇御窑出土了这个斗彩盘孤品,才确信,斗彩工艺出现于宣德皇帝在位时期。

所以说,碎瓷器虽然品相不好,但文物价值非常高!而且修复瓷器非常麻烦,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耐心活!

据著名瓷片收藏家介绍,从1997年开始的十年时间,可以说是收藏瓷片的“黄金年代”。更在南京、西安、杭州、北京等历史古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瓷片收藏圈。

现如今虽然收藏瓷片的“黄金年代”早已成为过去,也不妨碍大家对瓷片收藏的热情。只是若从期待瓷片升值的角度进入瓷片收藏领域,却是必须得收“精品”才行。

什么是“精品”?

首先,必须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有断代意义,同时存世量少,总结为两个字:“好”+“少”。

通常而言,越完整的瓷片收藏价值越高。然而现在的艺术品市场上,一件完整的瓷器对于很多藏家而言是多么可望不可即。

近些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进一步验证了瓷片收藏的价值。在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一件明宣德云龙纹瓷片以36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2012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一件明宣德云龙纹大盘残器就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在瓷片收藏方面,近些年还有一个趋势:把瓷片进行打磨加工或适当地装饰,以瓷片饰品的方式推向市场,这是一个有创意的尝试。

紫光檀木镶清代乾隆粉彩葡萄纹吊坠

瓷片描绘粉彩葡萄纹饰,寓意多子多福,透着古典中国风,佩戴胸前尤为优雅,颇具收藏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晚清墨彩描红道教神仙人物故事纹瓷片包银挂件

此枚晚清时期老瓷片挂件,形制长方,四角磨圆,瓷胎洁白细密,釉面莹润光洁,表面以矾红、墨彩精绘道教神仙人物故事,其画工精细传神,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自然,色彩庄重沉稳,把人物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银包镶,更显古朴别致。

此枚瓷片为难得的瓷器标本,它的制做、绘画艺术水平较高,代表着晚清时期的工艺水平。

纯银镶清代青花几何老瓷片

此件挂坠由清时期的青花瓷器残件精心挑选、设计,纯手工切割打磨,并由资深工匠以纯银镶嵌制作而成的饰品。其上绘制几何纹饰,钩画细腻,瓷胎致密,瓷面匀净光洁,几乎不曾脱彩。色调明净,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极具高贵典雅。

来源 | 华夏收藏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