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恶魔——高血压
1.高血压是导致全球死亡率最大的单一因素,没有之一;
2.在全球,30岁的男性患高血压的概率高达22%,5个人里就有一个;
3.中国有49.4%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看到这里你会说,发现高血压可以体检,再说医学在识别、治疗、控制高血压方面,有很多方法,为什么还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得了高血压呢?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高血压擅长将自己化于无形。
一、无形杀手高血压
一切都源于无形。这个无形的特征让高血压变得扑朔迷离,老奸巨猾,防不胜防。
1.绝大多数高血压都没有症状,认为没有症状就是没有病,所以很多高血压患者毫无察觉;
2.有的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可是一时半会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很多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没有那么厉害,迟迟不行动,不干预,不对抗;
3.是因为我们人体的代偿机制:当血压升高时,最先感受到的是血管壁,为了防止自己被冲破,就会通过增生让自己变得更加粗壮。血管壁是粗壮了,但也带来了弊端,血管壁的弹性减弱了,变得僵硬、不敏感了,从而对血压的调节功能也变得迟缓了。
久而久之,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压力增加,不堪其扰,悄悄释放了一点压力,出现一个小小破口,这个时候机体的免疫系统又会破门而入,这一下帮了倒忙了,免疫细胞附着在血管内壁上,逐渐形成了斑块。
血管内出现斑块后,血管壁的阻力增加了,血压就会升高。高血压不是心脏发生病变,而是血管病变。
4.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患高血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在发展成真正的高血压之前,它会经历一个“高血压前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逆转高血压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高血压就很难逆转了。
在前一个微头条里我们知道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大于等于140/90mmHg,当然一次的血压超过标准,也不能武断地判断自己是高血压,还有下面这3个精确诊断高血压的方法,可以了解。
二、精确诊断高血压
想要确诊自己是否是高血压,可以通过诊室血压、居家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判断。
1.诊室血压,也就是在医院测量的血压,不过测一次是不行的,一般是4周之内来医院测2~3次,只有每次都达到140/90mmHg,才可以确诊是高血压。
2.居家测量,也就是自己在家里测量血压,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说明一下:
(1)备电子血压计,尽量不使用水银血压计,误差较大;最好是有中国药监局认证的,上臂式的;
(2)测血压前,不吸烟,不饮酒,忌饮咖啡,安静休息3~5分钟开始测量;其次,选择安静的屋子,有靠背的椅子,人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不跷二郎腿;再次,血压计的袖带要绑在胳膊肘上方,而不是正绑在胳膊肘上,袖带松紧适宜,以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同时,血压计、袖带、心脏在同一水平;最后,单独测一次不算,最好是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晚各两次,中间间隔一分钟。
将所有测量的结果记录,最后剔除第一天结果,剩下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就是你的血压。如果大于135/85mmHg,按照《2020年全球高血压指南》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了。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是当下诊断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公认得更精准、更可靠的方法。它相当于在自己的身上背了一个微型心电图,24小时全天候监测。
当诊断是高血压后,有人会说140/90是高血压,150、160是高血压,甚至180、190也是高血压,高血压有分级吗?就像成绩有甲乙丙丁一样,高血压也是有分级的。
三、高血压的分级
以《中国2018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来说,高血压分为5个等级,具体是以诊室血压为基准划分的——
小于120/80mmHg,成为正常血压;
大于等于120/80mmHg,小于140/90mmHg的,称为“正常高值”。这个时期是预防高血压最佳的时期。
大于等于140/90mmHg,小于160/100mmHg的,称为1级高血压。这个时期是我们逆转高血压的黄金时期。
大于等于160/100mmHg,小于180/110mmHg,就是2级高血压。
一旦达到180/110mmHg,就进入了3级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属于不同的级别,要以更高的级别为准。
我们知道了高血压的分级标准,可以结合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造成的器官损害,合并的临床疾病,来综合判断一个人心脑血管的风险是低危、中危、高危,还是极高危。
好的,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我是小王护士,喜欢分享记录工作的日常,健康知识,读书笔记。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欢迎您:关注,点赞,留言,后续我会继续努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血压药物如何选?半年换3药,他的经验告诉大家:选择降压药最重要的是这2点!
高血压的患病率非常的高,据统计,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的控制率比较的低,据统计,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8.7%,控制率仅为31.7%。很多人反映,自己一直再吃药,但是当出现并发症入院时,才发现自己的血压并未控制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临床试验证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为控制血压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超过2/3的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而不是一种药物来控制血压,很多患者选用的药物并不适合自己血压的控制。
对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不是服用药物就可以了,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才是最终的目的。王先生52岁的时候确诊为高血压,其妻子是护士,对高血压的护理颇有经验,在王先生还在犹豫是不是需要服用药物的时候,其妻已经购买了降压药,并且监督其服药。
选用降压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医生给开什么药物,遵医嘱吃就行,其实并不是,因为个人体质不同,相同的降压药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患者开始用药的时候,医生也在摸索适合病人的降压药。
王先生开始使用了常见的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并且每天监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但是2周之后他总是感觉嗓子痒痒的,总是想咳嗽,本来认为是感冒了,止咳化痰消炎的药吃了不少,总是不见效果,后来妻子咨询医生后,了解可能是药物的事情,医生将药物更换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
血压一直控制比较的平稳,但是1个月后,下肢出现了水肿,开始担心是否是肾脏出了问题,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查看他的用药后,告知可能也是药物的不良反应,重新处方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让其回家先吃一段时间看看怎么样。
王先生很不解:这不也是氨氯地平吗?不是要换药吗?医生解释后,他才了解到,氨氯地平有左旋体和右旋体,左旋体主要起到降压的作用;而肢端水肿、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都是由右旋体引起的,因此左旋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很小,可以先用着试试。
王先生更换药物一周后,下肢水肿的情况缓解,并慢慢恢复,血压控制正常,至此已经2年,再未更换过药物。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吃药就有用,经常选用便宜的降压药,却不认真查看说明书,需要每天3次使用,但每天只用1次,造成血压波动比较大,加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
想要控制血压,降压药的选择至关重要,降压药的选择最重要的药考虑2点,一是有效(通过每天测量血压),二是副作用小,可以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