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放松真谛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 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  

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 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太极拳松柔五境界

普通练太极拳者讲的松柔,是没有目的性的,我们讲松柔,是有目的性和可具体操作性。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松柔体会,功力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如此逐渐提高我们对松柔层次的掌握,与功力的提高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一开始学太极拳时,我们要求身体松软,节节松开,头上肩上要这样那样走,将人发出去:松沉是内劲下去后再起来,也可以沉都不要,将劲提到上面去,外形完全没变,但内劲的方向变了。 

松静,这个静非常不简单,有了这个静,才有反向的动,所以叫做复命归根。只有做到静,然后才能到空、到化的阶段。就是对方摸到哪儿都是空空的,一点东西都不让对方知道,但此时恰恰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以才有“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的说法。我们现在练拳是“有心”,可是“有心”的过程是通向“无心”的台阶。再深一层 次,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做到一松就走化了,对方根本听不到东西,到那时才能体会知机的问题,太极拳讲得机得势,身上没有松柔的功夫,就不能知机,又怎么会得势?

在练拳的时候,就是要注意这些东西。当然,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追求方向,还要有具体的方法去找,去体悟松柔。比如说“大而化之”, 为什么要你们在练拳时将气势放大,就是因为刚开始为了找准内劲,气势可以小一点,但等到一定阶段,你们的气势大了,内劲早就随着意到外面了。比如,气势足够大了的时候用气圈打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观照问题。现在你们的身体状态未到,功夫到了,要真正达到一丝不挂的阶段,什么节节贯穿,什么根节起、中节随、梢节到,什么“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那些都太慢了。应该是在哪里接触就在哪里起,干吗要跑那么远。比如对方抓住我的前臂,就从这里直接化发对方。  

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这些是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慢慢来。

节节松开是基础

当代太极大宗师杨澄甫先生很重视练拳时的松,在其著作《杨氏太极拳练习谈》中曾经提出,“习练运行时,周身关节,均须松开自然”,又提到“两臂骨节均须松开”。在著名的《太极拳术十要》中也明确提出“松腰”的概念。其弟子李雅轩关于松柔的许多提法同样是值得重视的。他常对弟子们提起,杨澄甫练拳时“又稳 又静,又松又沉,又软又弹,又灵活”,在发劲时则是“松沉软弹,透内之力惊心动魄,有令人万分恐慌之感”。所以,李雅轩认为太极拳“非松软纯净内劲不出”。这些体会都是很宝贵的经验。我们讲松,主张首先要抓大的结构,就是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 

古典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提出:“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要做到中正安舒,首先须从纵向上来解决问题,这些就是“松开”的主要内容。

练太极拳时,人基本的站立姿势,从头顶,到脚下,到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如果关节不松开,到后面讲节节贯穿,是没法做到的。因为所谓节节贯穿,是要使内劲能够在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处都能运行无碍。没有节节松开,哪能有节节贯穿呢?松开的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保持两个方向。一个是上面提顶的问题,一个是下面的尾闾下垂,松到脚底涌泉的问题。这些理论在很多太极拳书中都曾提到。古典拳论也有“提顶吊裆心中悬”的说法。“心中悬”的意思讲的还是上面有提 的,下面有坠的。大家不妨观察一下,物体要悬起来,必须有这样的两个方向。到中层功夫阶段,则可体会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线、尾间垂直线的练法。这也是古典拳论所强调的“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  

关于两个方向的用意,我们平时用功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注意上面的提顶,颈项、头部就僵硬了,一注意松下面,强调尾闾下垂时,上面又丢了,变成懈掉了。这样练来练去还是将关节挤压成一堆。

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很多太极拳书都讲到提肛的要求,但是在我们这个体系中,在最初的阶段,不讲一定要提肛,这个阶段主要还是讲吊裆。提肛的意思主要是会阴部位有些微上提之意,这要待整个身体的松柔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能练,不然很容易造成胯裆部的紧张,从而引起全身紧张。  

松开以后,从头 上讲起,基本的要求就是“虚领顶劲、竖项吊裆,含胸拔背、松肩坠肘、尾间下垂、松腰胯似坐非坐、双膝稍微内含似爬树、松脚踝、再松到脚下涌泉、脚趾放松”。要注意,这里所讲的要求都是意向上的问题,而不能出现任何肌肉方面的僵直。太极拳讲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关键也是“凡此皆是意”,即以神气率 领。任何外形的姿态都同样要注意“无过不及”,毫无拘滞之力。■

武当赵堡太极拳非遗传承人王敬爱荐读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0)

相关推荐

  • 练太极,形气神三部曲,环环相扣

    练习太极拳有一套程序,分为三步:练体,练气,练神. 这三步功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能截然分开.但我们练拳首先要做到肢体的柔顺,此为练体:其次要追求内气的充盈,此为练气:后练神气相合.神形相依,此为练 ...

  • 盘拳走架,贵在身上明白

    . 疗金句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黄帝<黄帝内经> 盘拳的称谓最形象.最贴切.太极拳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大小环形圆的"拳架"中,似一圈一圈 ...

  • 太极无处不在,太极之道一以贯之(下)

    太极拳,道以拳显.什么是道?不是牛鼻子老道在那里故作玄虚.也不是佛家.道家.内家.外家在那里胡吹.中国人历代智者如麻,不信这些玩意. 道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付诸于人身身体,是符合正确的人体结构和运动 ...

  • 【研究】最高境界格斗术

    选择习练太极拳,一部分人是为了追求功夫,一部分人是为了寻求修身养性,但共同的目的首先是锻炼身体.在众多的选择中,太极拳应该是一种高级的锻炼方式,它是融劲力.速度.协调.气息.技巧.结构.意念.文化.智 ...

  • “空肩”是练太极拳放松的法宝

        我教太极拳时,发现有的学员身体不能放松,有耸肩.夹肩现象.越是认真练拳的,越是想练好的,越是抬肘耸肩,不能把上肢放松.而随意练拳的,却能放松身体,没有抬肘耸肩问题.这是因为,越是认真的,越紧张 ...

  • 马权友:“空肩”是练太极拳放松的法宝

    "空肩"是练太极拳放松的法宝 作者马权友 我公益教太极拳时,发现有的学员身体不能放松,有耸肩.夹肩现象.越是认真练拳的,越是想练好的,越是抬肘耸肩,不能把上肢放松.而随意练拳的,却 ...

  • 太极拳放松八大好处!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 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 ...

  • 太极拳放松详解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较形象的:都看过放在车上的小人偶 ...

  • 练习太极拳放松六要(上)

    一要体松心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 ...

  • 练习太极拳放松六要(中)

    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 ...

  • 练习太极拳放松六要(下)

    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 ...

  • 太极放松真谛!练功层次和境界不同皆不同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太极拳放松的八大好处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