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武图鉴:迷宫里的人骨与双刃斧,米诺斯牛头人传说背后的残酷历史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艾洋

字数:4191,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之前在《世界军武图鉴·米诺斯文明:1顶头盔杀40野猪,武功秘籍刻琥珀》一文中,介绍了公元前3000年的米诺斯文明,以及这个文明的军队与武备。本文继续来介绍下这个克里特岛上的强大文明,为何会有着迷宫与牛头怪的神秘传说。

弓箭手

与埃及艺术作品中的弓箭手,常常弓开满月、成群结队有所不同,米诺斯人表现弓箭手通常是蓄势待发,零星出没。这也许表明,米诺斯弓箭手并非大规模集团使用,而是伴随其他兵种作战,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他们一般使用单体木弓,复合弓肯定也有使用,与近东的贸易往来,很容易引进这种技术,只是当复合弓大行其道的年代,米诺斯文明已经灭亡了……虽然弓箭在爱琴海世界远没有剑和长矛那样的地位,但貌似“克里特弓箭手”在古代世界是很受欢迎的佣兵。

 高级指挥官或王子


在“报告杯”上,剑士的对面有一位地位尊贵者,可能是高级指挥官甚至王子,身材修长,长发及腰,佩戴华丽的饰品,腰间别有匕首。右手拄着一根长杆,由于杯身高度的限制,没有表现杆子的头部是什么,这件兵器起码有一人多高,这么长不像权杖之类的东西,有可能是一柄特殊的长矛,因为类似形象在米诺斯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但是由于破损或者构图限制都没有留下武器头部的形象,所以只能推测。

投石手 

在古代世界很普遍的兵种,投石索抛出的弹丸看似威力不如弓箭,实则不然,在某些情况下它比弓箭好用,比如一些能挡住弓箭贯穿力的鳞甲、头盔,不一定能挡住投石索弹丸的冲击力。像一些硬而脆石质弹丸,在撞击坚硬表面时还会爆裂,产生“手榴弹”一样的效果。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大卫仅仅用投石索就能把歌利亚打晕,当我看到这些“恶意满满”的弹丸就明白了……早期的投石索用羊毛之类的动物毛发制成。投石手一般会背一个弹药袋。比重大的弹药会影响“载弹量”。

说到斧子,就不得不提双刃斧,这是米诺斯文明的又一特色,一种神圣的崇拜符号、祭祀用具,在克里特岛各地都出土过华丽、巨大或微小的双刃斧,有金银的、青铜的、石制的、甚至铅制的,但这些造型夸张的斧子显然都不是武器。真正的实战武器造型简练实用。

▲米诺斯人貌似很早就掌握了套管式安装斧柄的技术,还擅长使用铆钉用来加固。

▲这柄华丽的青铜双刃斧来自扎克罗斯,为了突出装饰效果,在外侧又多加了两个刃,或许可以称之为“四刃斧”,长度接近50厘米。

▲这柄就是之前提到的斧上刻有野猪牙头盔的双刃斧。造型简练,显然是实战武器。

▲这柄造型优美的双刃斧发现于阿尔卡洛科里洞穴。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
▲上面的两柄斧头,左侧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7世纪,造型很简单,没有任何装饰,有可能是柄工具斧。右侧是一柄单刃斧,造型很有趣,那个长长的尾巴不知道是何用途,两侧都有8字盾的符号,这表明它可能是把战斧。年代为公元前15世纪的米诺斯文明末期。
这柄非常有趣的石斧发现于马里亚,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650-1600年。他被雕刻成豹的形状,并且有着繁复的花纹,也有介绍说这是个权杖的把手,反正我觉得更像斧子。真是佩服米诺斯人能在石头上刻这种六臂互连的螺旋花纹,在纸上我都画懵圈了……

拳击 

拳击貌似是米诺斯人喜爱的一种体育项目,在壁画和一些器皿上都有所表现,甚至还有少年拳击……拳击手的头盔带有护颊和护颈,整体设计的非常有现代钢盔的感觉,不排除会有青铜版本用于战争的可能。

跳牛 

跳牛是米诺斯人一种独特的活动,它让人想起了克里特岛上的公牛崇拜。这或许是祭祀时的表演项目,据说表演结束后会宰杀公牛献祭。这绝对是技巧与勇气的试炼,有这样的敏捷身手,剑士们还愁接近不了重步兵吗~跳牛似乎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尽管非常危险。不光跳牛,可能还有跳剑。来自马里亚的一枚印章上有这样的图案。

牛头怪的传说

传说在克里特岛上,有一只牛首人身的可怕怪物关在巨大的迷宫里,接受活人献祭。米诺斯王要求雅典人每九年进贡七对青年男女献祭给牛头怪。雅典王子忒休斯自告奋勇参加了第三批“迷宫旅游团”,并在米诺斯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杀死了牛头怪。在这则短短的传说当中,却有很多要素可能是真实历史的映射。首先,牛头怪的产生,可能跟米诺斯人的公牛崇拜有关,他们的跳牛活动、他们的公牛献祭,还有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因此这个牛首人身的形象很可能就是一个头戴牛头面具的祭祀或国王。其次,巨大的迷宫,有一种说法称,迷宫就是克诺索斯的巨大宫殿群,因为那里有很多复杂的走廊和房间,很像一个迷宫。还有一种观点是,迷宫是在克里特岛上一些进行祭祀活动的洞穴,这些洞穴有些非常幽深,结构复杂,比如戈尔廷附近有一个叫做“迷宫”的采石场洞穴,其开采可能始于米诺斯文明初期。还有一些洞穴有丰富的祭品出土,比如著名的阿尔卡洛科里洞穴,发现了大大小小数百把的青铜斧,25把金质的和7把银质的,还有青铜长剑,其中一些长的令人惊异。研究人员认为如此丰富的祭品表明这个洞穴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起到米诺斯文明末期,可能一直都是战神的崇拜中心,因为大多数的祭品都是武器。还有一些洞穴据说发现过被杀害的人类遗骸,各年龄都有,这说明可能有活人献祭发生。如此一来画面就完整了——在一个迷宫般复杂幽暗的地下洞穴深处,一个带着牛头面具的人手持双刃斧在举行祭祀仪式……牛头怪!再有就是雅典的进贡,在米诺斯文明的鼎盛时期(公元前十七世纪前后)是爱琴海世界的霸主,甚至拥有整个东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强大到足以将雅典这样的城邦置于朝贡地位。(当然那时的雅典还没有一千多年后那么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一场空前的自然灾难的发生,米诺斯人迅速衰落,于是便有了传说的结尾,牛头怪被雅典的英雄杀死,这可能就是象征米诺斯文明的毁灭——被希腊大陆来的迈锡尼人所征服。人们印象中的牛头怪身材高大,手持巨大的双刃战斧。这大概就是不少游戏中牛头人形象的灵感来源。
在克诺索斯宫殿中收藏有巨大的双刃斧,它们被安装在阶梯金字塔形的底座上。这不免让人联想起牛头怪的武器……

公主赠送的线团和宝剑 

在公元前15世纪的一枚印章上有牛首人身的形象,手中拿着一个圆头权杖。在我看来像一个带着牛头面具的人类。

1812年绘制的戈尔廷“迷宫”地图 

内部通路有数公里长,有一系列相互交织的通道,中间穿插有加宽的房间,被称为“祭坛室”,貌似还有不少死胡同。单说一点就能想象这个洞穴的规模,二战时期这里曾经被纳粹德军当做弹药库……

米诺斯船只 

米诺斯文明诞生于海岛,就注定要面朝大海。最初的船都是独木舟,后来独木舟越造越大,大型木材枯竭了。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米诺斯人开始学会用木板建造船只,这大大降低了对木料尺寸的需求,船也可以造的更大了。还是在锡拉岛阿克罗蒂里的壁画中描绘了整支米诺斯船队,虽然船只有大有小,而且看上去用途不一,但造型和配制都差不多,表明这型船是米诺斯船队的主力。大型船长度一般达到20多米,宽度4-5米。能搭载40多人,其中至少30名桨手。有一个桅杆和一面长方形的帆。船头和船尾较高,没有设置撞角。米诺斯是一个商业帝国,他们输出制成品,输入原材料,比如从埃及进口黄金、象牙和雪花石膏、从塞浦路斯甚至西班牙进口铜与锡,也许还有从叙利亚和希腊大陆来的木材。但是海盗行为在爱琴海很普遍,给商船队造成了严重损失。保护贸易航线的安全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
海权
修昔底德告诉我们,米诺斯王是第一个组建海军的人,他控制了爱琴海大部分地区,他占领了基克拉迪群岛,在其中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并“全力打击海盗行为”,以保证自己的收入。在壁画中我们看到大型船上除了桨手还有一些乘客……大型船桨手面朝前的划桨动作最初让我很困惑,这样的姿势肯定没有面朝后划桨效率高。一开始觉得是不是绘画风格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同一幅壁画上,一艘小船的桨手反倒是面朝后划桨的。米诺斯人喜欢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动物,其中大部分是海洋主题的,他们笔下的海豚和章鱼都栩栩如生。米诺斯人特别喜欢在陶器上画章鱼。这个可爱的陶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七世纪。爱琴海发现的石锚,这货一看就像是米诺斯人搞出来的东西。
对你没猜错,这些乘客其实都是战士,头盔就挂在头顶的横梁上,脚下必定藏有武器,一旦有作战需要马上就可以“变身”!米诺斯船只没有撞角,作战时应该是机动灵活的靠近敌船,利用船头的高度,使用弓箭、标枪和长矛等武器攻击敌方船员。强大的海上力量是贸易的保障也是克里特岛的城墙。这或许就是米诺斯城市不需要防御设施的原因,还有一种观点是,在崎岖多山的克里特岛上,米诺斯人采取的是一种利用地形布放的区域性防御战略,即把守关隘和交通要道,使战争发生在城市之外。

米诺斯文明的毁灭

据最新研究推测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岛以北的一百多公里的锡拉岛发生了火山爆发,据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锡拉岛被炸碎,岛南部兴盛一时的米诺斯港口阿克罗蒂里被火山灰埋没。由此可能引发了高达10多米的海啸,席卷了克里特岛北部海岸,摧毁了港口和船只、侵蚀了土地。海水退去之后,大风吹来的火山灰覆盖了整个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遮住了阳光,飘落的火山灰可能厚达20-30厘米,至少能让农田数年无法耕种……贸易和农业都受到严重打击,这使得米诺斯的经济陷入瘫痪,开始衰落。
不过自然灾害并不是米诺斯人衰落的唯一原因,有传说称,米诺斯王曾经去西西里岛索要代达罗斯,结果被当地国王害死了,舰队也遭到覆灭。再有就是来自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的入侵。总之,一个强大文明的毁灭一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可能性串联起来: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重击下,米诺斯的经济陷入危机,在漫长而痛苦的衰退和挣扎中,他们试图向外移民,结果却遭到了失败,而就在这时曾经的“学生”,尚武好战的迈锡尼人已经崛起,并趁机入侵并征服了克里特岛,于是米诺斯文明倒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