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不揭短,是父母最大的修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如果父母不宣传孩子的错误,孩子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名声。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信誉的人,所以会更细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公开宣布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感到羞愧,他们就会失望,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了。他们越是觉得自己的名声受到了打击,就越是努力维护别人的赞美。"
其实就像洛克说的,如果一个孩子被父母当众揭穿,甚至揭开心里的“伤疤”,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出现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仅满足于被爱和被保护,还渴望被尊重和被理解。
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越大,自尊心越强。中学生的自尊比小学生强。父母很容易当众批评孩子,这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经常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敌意。
孩子有缺点,父母应该在没有陌生人的情况下,真诚地批评孩子,并指出改进措施。一般来说,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这样的批评。
亲戚家有个高中生的孩子。每次我去拜访,他妈妈都会告诉我他的情况。我说这孩子其实挺好的。我觉得他挺有意识的,每次都认真做作业。
她会说:
“你不说他,他会不自觉!趁我们不注意经常偷偷把手机夹在书里看手机。他还以为我们不知道。”
“别听我妈的,我不是那样的。”
有时他会脸红,给我们一些借口,有时他会埋下头,什么也不说。
其实这么大的孩子,如果听到妈妈这样对别人说,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是很多家长都习惯这样做,丝毫不觉得这是错的教育方式。
找孩子的不足,然后放大,抓住不放,想着这是为孩子好。不仅自己平时天天念叨,还喜欢跟亲戚朋友说来说去。以为这样做,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马上改正。
对孩子来说,你这样揭短,还不如批评一通。因为跟批评相比,孩子更加无法接受“揭短”。因为有时批评是有过在先,父母能顾及自己的感受,是能够接受的。
可是揭短有时却是突然而来的,你甚至都来不及反应。全凭大人的心情,也不会顾及场合。也许觉得场合严肃点,人越多,这样的“打击教育”效果更好吧。
可是,揭短并不能让孩子达到你预想的那样。每个孩子都很在意自己的面子。一个人越在乎外界的评论和眼光,就越说明他内心的匮乏和不安。
哪怕感到难堪时,请坚决地站在孩子的身边。
有一位妈妈说,自己有一次在幼儿园参加园里举办的年末汇演,每个班都有准备节目。
因为儿子从小自控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差。
比如老师说的指令,他只能理解一半的样子,所以经常慢半拍。老师说排队,其他孩子可能迅速地排好,可是他会在原地做着自己的事,或者朝着其他的人扮鬼脸。
为此,自己也费了很大的心思,想过很多办法。
那次孩子班上举办的是合唱节目,男孩们戴着小蝴蝶结,穿着白色衬衣,很帅气。在儿子去参加节目的前几天,一直在家里做练习,告诉孩子听老师的指令安排,配合同学们一起表演。但是到了那天,内心还是很忐忑不安。前面的表演都很好,可是到了变换队形的时候,儿子突然跑到台前,指着妈妈这里:
“妈妈,妈妈,我唱得好吗?”
这时边上有家长们开始议论:
“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表演都没结束啊!”
有些悄悄地交头接耳。
她当时觉得很尴尬,可儿子灿烂地笑着,等待她的回答。
她这时赶紧弯腰凑到了舞台前,跟儿子说:
“你真的很棒,赶紧回队伍中吧。”
儿子这时又转身找同学去了。
她说自己那时真的不想上去,就让老师去处理,或者让孩子自己回去。
但是她说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儿子会觉得妈妈是不是没有看到。
回家后,她也没有批评儿子了。
只是跟他说,妈妈一直在看着的,你在队伍中,妈妈也看得到,下次站队伍里就好了。
她说知道儿子有点特殊,需要更多的陪伴,让他来慢慢改善。
如果还是去指责孩子,当着众人的面揭孩子的短。
说他不懂事,不守规矩,那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啊!
能懂孩子的不足,然后能陪孩子去成长,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呀!
教育家斯宾塞说:
“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别觉得是孩子脾气大,而是我们要试着去读懂孩子的心思,更要呵护他们内心的想法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学会去接纳他们的不足,而不是揭短。有的玩笑不要开,有的秘密可以不要揭开。
这就是尊重吧。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