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杨和平:笔走喻家坳

笔走喻家坳

文/杨和平

踏入人生的这趟列车,注定是要赴一场多姿多彩的旅程。有时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不觉季节的更替。直到夏蝉慵懒的打了一个哈欠,吹开了尘世中浪漫的色彩,才恍然从忙碌中抬头。你踏着脚步轻轻地来,正如我目光慢慢地游,幽香从四面环绕,坳里圣洁的栀子花开给吹过它的风儿看,柳条儿被这花逗得笑弯了腰,它们手舞足蹈的模样,竟不知感染了天边的那一片云彩......

重返故土,站在人潮汹涌中,那些模糊的身影日渐清晰起来,面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路人,只需会心一笑,以弥补那份故乡情结罢了。这些匆匆赶路的人们,奔赴同一个方向,是否被天边的那一片云彩所牵引?

阡陌交通,少许现代新式别墅已替代了曾经的那些老房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有一条幽黑宽广的柏油路,蜿蜒而上,载着人们无限的梦想,通往喻家村旭达栀子花基地,呈现出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画,我就成为了那个迷失在画中的阳光女孩儿。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洋洒洒地种植着栀子树,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在我的灵魂深处驻足,它们依附着我,我也欣喜于它们的陪伴。摘几朵飘逸的栀子花,与她对视,从她的眼眸中,我读懂了一个曾经懵懂率性的少年,还原生活的童真。

我们借着栀子花是宁乡市市花的名义,赶赴这场非凡的视听盛宴。站在喧嚣的人群中,我们渺小如蝼蚁,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在喻家坳乡王军书记的引领,省市乡镇干部的合力打造下,栀子小镇也是声名远扬,栀子花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喻家坳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一支当地舞龙队闪亮登场,他们高举金黄色的旗帜,威振四方,为栀子小镇开辟崭新的篇章。一首《栀子花开》的旋律,伴随着音乐的跳荡此起彼伏,一个个栀子花音符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使我们沉醉在这梦中的栀乡......

水,涵养生命,与万物相生;阳光,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延伸自然与生命的双重意义;栀子花,赋予大地灵动的序言,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精神寄托。穿过栀子小屋,就来到了山坡上,一片素白铺展开来,一股别具神韵、幽雅的清香使我们心旷神怡。一首唐诗,一阕宋词,一宛幽香,在空气中升腾,宛若一位栀子花仙子自空中飘落,是谁的泪斑驳了那绝世的容颜,在暖暖夏风吹袭中跌落我的手心,坠入了前世的花园?一不小心,便与心爱的恋人拥个满怀。

栀子花经过了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夏季才绽放真容。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却看见了生命的永恒。而叶子虽然历经风霜雨雪却傲然舒展,丝毫不减翠绿本色。就像我们的人生,走过荆棘与沼泽地,只要有一股坚韧的毅力,依然可以在平淡、脱俗的外表下看到美丽、醇厚的生命本质。

由于一份担当与责任;由于乡村里那诗情画意等待着他们去铺就;由于理想的彩蝶在梦幻中像音符一样翩翩起舞;由于心中的那轮红日;由于那不灭的希望和美丽的憧憬......喻家坳乡从书记到村民,皆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激情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紧盯“大栀子产业、打造栀子小镇”的目标战略,描绘振兴蓝图。夏衍说:“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来了斗争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要想打造一份产业,让其“生根与发芽”,王军书记、骥扬主任、龙凤明乡长等马不停蹄地奔波,制定目标,向上级反应,还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有关种植栀子花的相关知识。他们经常熬夜加班,吃住在坳里。王军书记晚上还要召开重要会议,布置任务,分头实施。历经艰苦的岁月,上级的申请已达成,但村民的工作又没达成共识,于是城管办老干部曾为光与同事,亲自到各位村民家耐心劝导,疏通村民心中的障碍。他们与村民融为一家,在这个喻家坳大家庭里,没有针锋相对,王军书记带领村民奋战在田间与山坡,他认真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深得大家的赞许。他笑着说,让坳里这片土地焕发生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刚调来的副乡长曹智雄,一位年轻的90后硕士生,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代年轻的乡镇干部,在刚出来工作时的茫然,而经过了三年的历练,正在基层一线锤炼成长,他有着火热的情怀与对工作的热忱。一支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正在形成壮大。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栀子花在喻家坳人们的精心呵护与栽培下,全身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当你站在广阔无垠的山巅上呼吸着沁人肺腑的空气,当你静静的倾听天空的声音,仰望这深邃、遥远的天空,无拘无束的云朵,看羊鸭成群地在田野上游荡,蜜蜂与蝴蝶在身边飞舞,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而你,摘几朵栀子花别在头上,轻松自如地享受惬意的时光。当阳光拂去所有的尘埃,心灵忘却一切的畅然,那种悠然而恬淡的心境油然而生。当我再次触摸故土的灵魂,可以感受到自己在时光的追逐中迷离,过往的思绪在内心荡漾......

作者简介:杨和平,网名:涵蕾,湖南宁乡人。中华新文学联盟理事,《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理事,现代诗歌网驻站诗人,宁乡市作家协会、诗联协会会员,宁乡市诗歌学会会员,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美丽新宁乡》《红网》《宁乡文艺》等平台和《青年文学家》《河南科技报》《莲池周刊》《今日宁乡》 等纸刊。

           责任编辑:施静云

           终审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丁  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