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塞探秘》作者:赵颖萍​||诵读:从善如登

密塞探秘

作者:赵颖萍||诵读:从善如登

图文编辑:花开半夏

岁月流逝,罪证难消,历史老人见证了蒙受半个多世纪屈辱的你——勃利密塞。
1931年的9月18日,是中国人民丧权辱国的日子,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涂炭生灵,惨绝人寰。小城百姓也同样遭到了野兽般的烧杀掠抢,撤屯并村,刺刀下的中国劳工开凿山洞,修筑铁路,宝贵的煤炭、黄金、红松被侵略者源源不断地抢回日本。
随着日寇野心的膨胀,疯狂地挥舞着战略升级的屠刀,为永久侵占中国之目的,在小小的勃利县区域内,竟然建立了杏树、互助、荣光、吉兴和勃利东郊五座军用机场,被圈为重要军事基地。同时,日寇占领军看中了勃利西山的战略地位,用铁丝网圈占了7.4平方公里山地,开始修建军火供应基地,1936年开始启动使用,供应在东北及华北战场上所需的航空器材弹药。1945年8月13日上午,勃利密塞被苏联红军炸毁。
勃利密塞位于山沟间的大山里,而山顶恰恰又有一个山坳,靠一条小小的山沟与外界沟通。密塞便隐藏在这山坳中3座大山的阴影里。无论你站在山外还是山顶向里望去。都看不出任何人为迹象。
2001年夏天,我与记者一行到勃利密塞采访,进入一个保存完好的山洞里。沿口处由石头水泥筑成一个倒梯形,两侧各一道防水墙,中间是两扇大铁门。打开门,黑暗中一股阴森的冷气迎面袭来。摸索着走过一米多宽、一人多高、30米长的引洞,里面十分宽敞。
整个山洞均为水泥抹面,洞顶为穹形,上有电线。在水泥地面与墙的交汇处是一溜窄窄的排水沟。山洞的一角,还有锈迹斑斑的引风机残骸。据留守人员说,洞内冬夏均在零上6度左右。
修建勃利密塞的唯一幸存者——八旬老人黄显生,回忆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当年,年轻力壮的黄显生被编入大车队,派入密塞拉运物资。见洞库里的劳工们被剃光了眉毛,身上只系着洋灰袋子遮羞。一个山洞里有30多名劳工用小车往外运石头,乘人不备,黄显生偷偷跟那些人说了几句话,才得知这些人大都是山东、河南人。他们每天干着超体力的重活,吃的是橡子面窝头,住的是漏雨透风的工棚,有的已经瘦弱得不成人样了。
勃利密塞依山修建了12座军火库,每个洞库长约40米,宽8米左右。洞库里储存了大量枪支、炸弹、大炮等军用物资,通过一条军用铁路运输。
竣工后,灭绝人性的小鬼子为防泄密,将这些劳工串上绳子,押到密林里集体枪杀,埋到一个大坑里。数年前,一个自称是勃利密塞伙夫的日本老兵曾到此谢罪,还留下一份文稿。
清明节这天,我与逍遥游俱乐部一行再次来到勃利密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纵横交错的战壕遗迹依旧,那山尖上雷达瞭望哨的土堆依旧,铁路路基和水泥涵洞依旧。岁月的尘埃未能填平昔日的炮弹坑,成了日寇侵华不可抹杀的罪证……”
2002年5月,勃利密塞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勃利密塞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许多青年学生和游人来此参观考察,痛定思痛。人们目睹日寇当年肆意横行的罪证,反思那段屈辱的历史,从心底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赵颖萍于2009年4月6日

作者简介

赵颖萍,女,1954年生于黑龙江桦南县,退休前就职于勃利县电视台新闻工作。热爱散文、诗词、摄影。工作之余从事写作,散文集《山菊花》收纳了家乡的山水人文地理,达百余篇。尤其喜欢唱歌,手风琴演奏。定居外地后,参加《北国风》诗词论坛学习。仍关注故乡的变化,为之高歌。疫情期间,撰写了《我家的迎春花开了》、《敬礼,党员靓女》、《因为,她是党员》等散文和诗歌。

诵读者简介

从善如登,淄博人,喜欢游泳、朗诵。希望自由自在的畅游在声音的海洋里,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正能量。

(向下滑动查看内容)

平台建制

关于稿费

稿费来自于您作品的打赏(喜欢作者),具体方案如下:

1.赞赏金额六元以上,60%返还作者。阅读量较高的作品另有奖励,300以上至500另奖励三元;500以上至800另奖励六元;1000以上另奖励十元。
2.赞赏金额六元以下(包括六元)和一周之内阅读量不足一百的作品不再发放稿费,留作平台发展基金。
3.赞赏返还金额在作品推送七天后准时发放。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

温馨提示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wxh840212

沐兰之香

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