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重构医院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张晓祥:一体化重构医院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 2020年南湖HIT论坛

原创 龚晨、杨雯宇 HIT专家网news 2020-12-25

收录于话题

#医院信息化 99

#医疗信息化 104

#张晓祥 1

#一体化 1

导读

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呈现五大趋势,即一体化、平台化、互联网化、区域化、无纸化。

“构建同品质、一体化的医联体集团,是同济医院的发展目标。原有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医院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重构,我们要看的是未来的20年。”
在10月24日举办的2020年南湖HIT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分享了对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同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回放
“一体化”是现代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趋势

张晓祥首先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在外部环境方面,DRG、DIP等医疗付费制度变革已势不可挡,“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刻改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与生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正在推动医疗行业的重大变革。而从医院内部来看,院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业务科室对于学科发展的需求、监管部门对于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要求等,都对业务共享、流程标化、数据集中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外部的双重挑战,都在呼吁信息技术的科技赋能。”张晓祥认为,现代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正呈现五大趋势,也即一体化、平台化、互联网化、区域化、无纸化。

首先,核心业务信息系统一体化。即实现医院主体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包含HIS、EMR、HRP等),同时整合专科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异构系统。

其次,IT系统架构平台化。通过SaaS云部署的方式,打造支撑多机构、多法人的业务云平台,建立各类共享服务中心。

第三,基于业务应用互联网化。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相对简单,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诊疗服务,建立医生和患者门户,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业务应用互联网化的前提是,通过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第四,系统支撑业务运营范围区域化。互联网模式成熟之后,才能实现区域化,比如拓展由政府主导和监管下的医共体模式,形成多级诊疗和医技共享服务中心。

第五,实现无纸化。基于上述变化,在医院所有业务过程中实现降低耗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杜绝疾病传染等多种目的。

其中,“一体化”是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医院信息科在进行业务规划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张晓祥认为,这是因为,目前大型医院都已经进入一体化、多院区的发展阶段,各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实时掌控运营情况和资源池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十分具体的需求。对于医院运营者而言,需要通过建立业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各类资源优势互补;通过服务标准化,形成统一的患者体验和就诊流程;通过将各类管理流程和规范在系统软件中固化,从而将各院区的好经验进行标准化和快速推广,在集团层面建立完整质量体。

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借助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

张晓祥认为,信息系统一体化构建需要满足三大诉求:首先是实现医护一体化,建立医生和护士的一体化业务流程,建立各种业务闭环和互操作;其次从财政入手,打造财业一体化,建立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监管流程,形成物价的事前监管和人财物的后台监控;最后从宏观角度,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建立线上和线下一体化业务协同流程,确保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一致性。

为解决过往医院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不够的痼疾,集成将是重中之重,包括平台的集成(登录集成)、权限的集成(分级授权)、流程的集成(管理闭环)、服务的集成(易操作性)。张晓祥认为,权限集成是医院最需要考虑的,每个系统的权限应该是不同的,部门内部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并且权限周期结束时要及时清权,“让权利始终是fresh(新鲜)的”。

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例,张晓祥提出了信息系统一体化构建的关键点。首先是打造业务闭环,实现集成融合,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大病历统一构建,可以减轻后期管理的复杂程度,如质控的统一管理、病历的集中归档等。其次是统一医嘱管理,对医嘱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如通过合理用药、行为管控等知识库支撑,对摆药、处置执行及计费等进行管理。最后是电子病历模板的继承和管理,院级、科室和个人模板要在医政部门的调整下统一更换为结构化电子病历,各个专科病历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同济云平台 满足医联体集团化发展需求
拥有百年历史的同济医院,正处于“第三次创业”阶段,发展规划是要实现“多院区构建、同品质医疗、一体化管理”的医联体集团化。“目前我们的医联体集团已有三家分院,2021年还会有两家医院加入进来。”张晓祥介绍道。
他进而分析了医联体集团化带来的具体需求:患者应在多个院区内感受到流程一致的标准服务、享受同品质医疗,患者信息能跨院区共享,患者可以合理流转到不同医院,医疗资源在多院区内应能实现合理调度等。
为满足上述需求,同济医院构建了云架构、高扩展性的“同济云平台”。该平台基于混合云架构,引入容器与微服务等技术,通过医疗数据中心、医疗业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疫情期间,同济医院曾在10个小时内,快速构建起有效支撑方舱医院正常运转的“智慧方舱”系统。张晓祥介绍道,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正是得益于同济云平台的助力。“在拥有各种主数据的前提下,混合云、5G等技术能帮助我们实现系统架构的快速部署、快速连接,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同济云平台在帮助临床业务拓展与质量提升方面,同样成绩斐然。
在临床业务拓展方面,同济医院基于云平台,建立多个共享服务中心,包括临床共享服务中心、资源调度服务中心、运营共享服务中心等。
以临床共享服务中心为例,目前同济医院已可支撑面向区域共享的标本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业务。张晓祥介绍,在检验共享服务中心,来自区域各地的标本会通过6辆标本车、24小时全天候输送,这使得区域内多家医院的检验项目得以扩展,服务水平有所提升;所有的阅片医生都集中在放射学共享服务中心,而分院只安排拍片技师,如果出现拍片质量问题,阅片医生会及时提醒,同时也可安排拍片不饱和的医院开放服务,从而有效缓解部分医院的拍片压力。
“基于云平台的共享服务中心,打破了单个医院的围墙界限,它是面向整个区域提供服务的。”张晓祥认为,总体而言,共享服务中心要解决的是资源流向与配置问题,从而有效节省设备人员投入,优化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实现科室的同质化管理。
借助同济云平台,同济医院在医疗质量管控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据张晓祥介绍,同济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基于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简称KTQ)的要求进行系统化设计,以信息化为手段,先后建有医疗资质授权准入平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平台、医疗风险预警与处置平台等,实现精准化控制。
“全流程管控、全数据集成、全用户覆盖,这是同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张晓祥介绍了同济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促进核心制度落实的实践。通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平台,对电子病历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质控检查;同时开发了主动质控功能,实现流程管控,比如24小时未书写入院记录、无知情同意书等情况下将禁止医嘱申请;为质控人员提供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助力质控工作的提速增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