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牌照红利会来吗?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自从转型到撸城投债和产业投资后,就不再关注非标了,离开舒适区,摆脱路径依赖,踏上未知的征程。
自残到什么程度呢?
为了真正转型,部门里的兄弟们散伙了,各奔东西。散伙那天,喝了顿大酒,兄弟们都哭了。
虽然前途未卜,但与其被温水煮青蛙,还不如趁着年轻,腿脚麻利,抓紧再出发。
2月7号的信托JG会议提出,继续“两压一降”,再减1万亿。其中提到:
“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
这里面可能存在两个点:
其一,究竟什么业务才是“违规”融资类业务?
其二,表内【外】风险资产处置里的“外”,是指银行的表外,还是信托的表外?
如果是后者,信托的“表外”究竟藏到了哪里?是通过TOT藏到了产品里,还是藏到了体外公司里,还是其它哪里?
工作会议点名批评了20多家信托公司,不乏央企和国企。JG人士要求信托公司认清形势,不要侥幸或者观望心理。
这段话可能隐含了两个点:
其一,某些央企和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不听话,不配合压降。
不配合无非两个原因:
要么窟窿大,压降就会暴露风险;要么像当年2014年43号文时一样,踩着截止日期前突击上规模,再和JG谈条件。
其二,大家想一下,【认清形势,不要侥幸或者观望心理】这句话,可能发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下?
通常发生的训诫犯错孩子的情景里。
所以,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小甜甜的时候,犯错的样子也蛮可爱的,那些“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
时过境迁,变成牛夫人的时候,犯错的样子真是贼眉鼠眼,那些“失败”都是实锤的铁证如山。
如果站在时间轴上,参考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知道,某些信托业务类似于“次贷”。
经济上行周期时,“次贷”约等于无风险套利,属于兼顾政策和市场的双料红利,double win。
经济震荡调整和转型升级周期内,“次贷”就是坚决出清的对象,既不受市场认可,也不招政策喜欢,double kill。
信托的风险处置其实和银行很类似:
头部通吃,尾部兼并,中间增资。
只要稳控住局面,信托公司依托长期积累下来的客户和资源优势,发力标品信托和另类投资,不断创造更厚的利润,是可以时间换空间的。
中国的信托公司和美国的信托公司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内信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牌照红利,如果现在的牌照红利耗尽了,要想绝地反击,否极泰来:
其实只需要再注入新的牌照红利即可。
我觉得,最核心的新增牌照红利,应该基于资管统一,再具体点,比如标品信托的准入门槛像公募一样:
一元买信托。
以上纯属胡咧咧。
(二)
春节档的共学计划筹划完毕了,场场爆满。
分别是:
年初二:地产基金投资
年初三:鱼塘科学管理
年初四:亲历踩雷和债委会经验漫谈
年初五:公募REITs实操问答
年初六:信用债市场回顾与展望
分享嘉宾都具有10年以上实操经验,干货满满。
共学计划系会员专属福利,之前举办过近30期,泛金融领域,啥啥话题都有。
嘉宾全部匿名分享,非常精彩,很像近日大火的clubhouse。
今年内会保持每隔1-2周就举办1期的频率,增益学识,助力转型,结交朋友,也积累吹牛皮的谈资。
如感兴趣,加我微信goldeveocean,成为付费会员。不感兴趣,忽略即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