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瓷器精品高清图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03-1424),是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他当政的二十二年期间,文治武功兼备,如营建紫禁城、派遣舰队交通南洋、编辑永乐大典、製作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树极多。其中,这些合于永乐皇帝心意的瓷器,经过了六百年的岁月,留存至今,不仅展现永乐时期瓷器的工艺成就,同时是多方文化来往的具体例证。

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青花瓷器的造型丰富多变,有许多文化交流下产生的新器形。红釉瓷器光莹鲜豔,也成为后世追仿的对象。在朝廷的要求和监督下,瓷器先由内府「定夺样制」,才发给窑厂照样製作。官用作品器形规整、釉色纯正、纹饰合于规范的现象在此时开始建立。不合标准的作品往往被刻意击碎,掩藏起来,烧成的瓷器则作为国家礼仪或宫廷日常之用,或成为赏赉外交邦国的礼物。

內府燒造

明代晚期的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騌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时期瓷器的性质、面貌及特色。这些在景德镇烧造的「内府」铭梅瓶、爵、爵盘以及带有龙凤纹的瓷器,说明永乐瓷器为官方所製作、使用的性质。珍贵且带有「永乐年製」篆款的红釉瓷器,光素洁白或带有暗花的甜白瓷器以及以外来钴料「苏麻离青」绘製的青花瓷器,是永乐时期最受瞩目的三种瓷器。它们与纯淨的颜色釉瓷器及同样带有官方样式的龙泉窑青瓷,共同展现出永乐皇帝瓷器特有的样貌及风格。

明永乐 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通高8.1公分 盘高3.4公分 底径15.8公分

青花爵杯搭配山形托盘首见于明代永乐时期。爵杯仿青铜爵器形,前有椭圆流,后带尖形尾,左右有双柱立于口沿,器腹下承三足。托盘折沿、平底,底有四如意形足,盘中央突起一座三山形支柱,三山之间略凹并有三孔隙,供瓷爵的腹部及三足歇放,所以也称「歇爵山盘」。瓷爵外壁两侧各画一条五爪云龙,其下画海水江崖纹,三足各饰如意云纹及双线,器底有涩胎一圈,中央施釉并画莲花一朵,器内纯白无纹饰。盘中心除了三山形凸起外,四週绘饰双龙纹以及海水波涛纹,口唇上画勾云卷草纹、盘外画折枝番莲花二层,四足各有如意云及番莲一朵,盘底中心露出緻密洁白胎体。相同的爵杯和托盘组合在景德镇负责烧造宫廷用器的珠山遗址曾有出土。

瓷爵的烧製始于元代。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谈论太庙祭器时,说:「共设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可以看出瓷爵在明初已是重要祭器。明英宗时,礼部尚书蒋守约也曾提到「大祀天地、社稷,旧制皆用瓷爵」,可以推想带有五爪云龙纹和海水江崖纹组合的瓷爵和爵盘,应该是永乐时期重要的家国重器。

明永乐 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高10.6公分 口径15.9公分 底径4公分

永乐时期开始,景德镇可以烧造出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器。这两件红釉高足碗的口部外侈、深壁、高圈足。全器施红釉,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圈足著地处露胎。器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外壁朴素无纹饰。碗心有「永乐年製」双行四字篆书款,外加花边。

高温红釉器是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造而成,是最难烧製成功的颜色釉品种之一。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景德镇珠山遗址也见到大量烧製失败而击碎掩埋的红釉器汰选品。

明永乐 甜白三繫竹节把壶

高11.0公分 口径4.0公分 足径12.8公分

单把壶的壶身呈半球形,小口、短直颈、圆肩、器腹略内敛、平底、浅凹足。器肩上有三个环形繫钮,器身一侧带曲流,另一侧带竹节把手,并有一平顶直璧原形盖罩住口颈。全器除足底露胎外,均施以白釉。全器光素无纹,釉色洁白莹润。相同器形之瓷壶存世不多,本院另藏有一件器形相同,器身饰以凤凰一对的青花三繫竹节把壶,有学者推测两者皆为明初宫庭用茶器。广东台山南宋沉船中,曾出水有类似造型的锡壶,也有学者据以推测其为穆斯林使用的汤瓶。

明永乐 甜白莲花纹梅瓶

高25公分 口径4.4公分

甜白釉瓷是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这件永乐白瓷梅瓶胎质洁白细緻,釉质均匀盈润,圆口略侈,短颈丰肩,敛腹下收,平底,浅圈足。全器以细线刻划纹饰,瓶肩有转枝叶纹一週,间饰弦纹二道,腹部主纹刻划或绽放或含苞之缠枝莲花,底边上下饰有弦纹二道, 其间刻划折枝莲花六朵。根据1989 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的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 以上。据学者推测,永乐皇帝大量烧造白色瓷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风气有关,也有人推测,大量烧製的白釉瓷器不但带有宗教意涵,同时,因其为报答父母之恩所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是以白瓷砖搭建而成的,白瓷器同时也承载了皇帝对父母的追思。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

高6.3公分 深5.4公分 口径33公分 足径24.2公分

盘子弧壁,矮圈足。器底露胎,全器以青花为饰。口沿下是海水波涛纹,内壁有莲花、石榴、菊花等各式花朵共十三朵,外壁口沿下绘卷草纹,壁面画缠枝花卉十四朵,近圈足处有回纹一週。盘心主纹饰是莲花、慈菇等扎成的花束。因为外交往来以及贸易交换等因素,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宫殿博物馆以及伊朗的阿德卑尔神庙收藏有大量的十五世纪初期青花瓷器,类似这件作品的青花一把莲盘,在两大收藏中也都可以见到。在阿德卑尔神庙收藏一件同类型盘子,器底有「青花磬口花盘一样」及与价格相关记载的墨书,可以让人遥想其流通海外的情景。

明永乐 翠青釉三繫盖罐

通盖高10公分 内径8.5公分

翠青釉是永乐时期开始创烧的颜色釉,因颜色类似翠竹之青色而得名。这件盖罐颈部短而微歛,器身扁圆,肩部有三个四瓣花托饰的环形繫耳,圈足浅,带平顶直口盖扣于环形繫耳之内,是永乐时期独有的罐式。罐裡、圈足内及盖内施青白釉,其馀施翠青釉。翠青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釉面的玻璃质感强,釉内满布气泡状如鱼子,色调淡雅清新,传世品并不多见。

明永乐-宣德 龙泉窑 青瓷划花莲瓣碗

高6公分 口径15.2公分 底径5.1公分

明永乐 甜白四季花卉纹莲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径21.2公分 底径7.5公分

明永乐 青花四季花卉纹莲子碗

高10.1公分 口径20.8公分 底径7.5公分

这三件碗的器形相类,都是口部微外侈,深弧形壁,上丰下敛,尖底,并带矮圈足,称为莲子碗。三者的装饰纹样布局也几乎相同:其中的白瓷碗器内口沿下印波涛纹一圈,週壁印缠枝牡丹、菊花纹饰各三朵,碗心为折枝菊花纹。外面口沿下划回纹一道,週壁为略凸起的菊瓣纹。青花碗的纹饰与白瓷碗相类,不同处是在碗心绘画折枝枇杷纹。青瓷碗的外壁为莲瓣,内壁口沿下为回纹一圈,碗心另有五瓣葵花纹。对照洪武二十六年(1393)烧造供用器皿时,需要先由内府定夺制样的规定,可以看到明代初年,景德镇和龙泉窑两地的工匠,或以印花,或以钴料绘画,或以刻画方式达成目标的巧思。

对外交流

永乐时期,因为宗教、外交、贸易等因素,与西藏及中、西亚世界的交流与互动非常频繁,器物的形制、纹饰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痕迹。皇室崇敬藏传佛教,也重视与西藏各教派高僧的往来,赏赐物品当中包含有珍贵的瓷器,也製作了许多带有宗教意涵的器皿。另一方面,朝廷派遣陈诚等经由陆路以及郑和经由海路广泛联繫中亚与西亚各国,製作了一批模仿伊斯兰世界金属器、玻璃器器形或纹饰的瓷器作品,极具时代特色。透过相异材质器物间的模仿与创造,可以看到永乐皇帝积极对外交流的需求及企图心。

明永乐 青花朵莲梵文勺

长33.5公分 宽8.8公分

这是传世唯一一件永乐时期的瓷质大勺。这件勺子的尺寸极大,勺口宽而深,握柄细长。器身内外满釉,只有勺缘露胎,可以推测勺子是覆烧而成。全器以青花为饰,器内满书青花梵文种子字,器外散点式分布二十四朵莲花。

种子字是诸佛菩萨的象徵。景德镇珠山遗址曾出土一件同形大勺,这种带有种子字及朵莲的瓷质大勺,很可能是皇室的宗教用器,而器外散点式分布的朵莲,也和永乐时期佛经上的装饰十分相似。乾隆皇帝为了这件大勺特别配置了一个鹅形紫檀木座,托座内并刻「乾隆御玩」一行四字楷书以及「≡」及「隆」两枚印文,显示乾隆皇对其的珍视。

明永乐 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高42.2公分 口径9.3公分 底径16.2公分

青花天球瓶硕大浑厚,器身环绕威武雄猛的穿莲三爪行龙,整体气势堂皇庄重,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永乐青花瓷器中的名品。天球瓶的胎体緻密,釉面莹润。口略外侈、直颈、圆鼓腹、平底微凹、无圈足。通体绘饰一回首张望的穿莲三爪行龙,张口吐舌,露牙双目圆睁,阔步张爪,龙身满画鳞甲,雄武矫健。瓶颈及背景空隙处则绘转枝莲花纹饰,青花艳丽浓重,绘画线条流畅,展现此时製瓷的高超工艺。

永乐、宣德年间,时有青花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壶等作品的烧製。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钴的矿物为颜料,在瓷器坯体上描绘纹饰,施一层透明釉后,经约摄氏一千两百度左右高温烧造而成的作品。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发色浓豔,并且带有渗青铁鏽斑点,形成独特鲜明的风格,且成为清朝早期製作永乐宣德青花仿古瓷时的模仿重点。

明永乐 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高29.7公分 口径3.6公分 足长12.0公分 足宽8.0公分

如意耳扁壶的器形受到中西亚陶器及玻璃器的影响。小口,细颈,腹部扁圆,平底无足,颈部两侧各有一弓形耳连接颈部和肩部。全器以青花为饰,颈上画青花蕉叶纹。腹部两面画山水,肩部及近底处各画仰覆莲瓣纹一週。腹部中央如同一小景,前景有坡石水脚,中景为树石。扁壶一面有三人,另一面有二人,共有乐舞人物五名于远山近景间。人物的脸容和服饰呈现异族面貌。人物的姿态与组合和十四世纪伊斯兰祈求乾涸泉水再度流动的画作相当近似。以人物作为装饰主题的如意耳扁壶存世目前所知仅有二件,一件典藏于本院,另一件收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十分可贵。

明永乐 甜白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高29.5公分 口径3公分 底径6.5公分

明永乐 甜白划花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高3.2公分 口径13.2公分 底径8.3公分

明永乐 青花图案花纹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高29.5公分 口径3.1公分 底径6.5x5.1公分

明宣德 青花图案花纹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高25.6公分 腹径21.2公分 口径3.3公分 足长5.8公分 足宽5.4公分

绶带耳扁壶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生产不辍的器形。扁壶器呈葫芦形,上半部直口斜壁,中间颈部收束,下半部腹部扁圆,器腹中央有一道明显接痕,器底带椭圆形浅圈足,器身上部左右两侧各以绶带形耳连接肩颈。四件作品中,第一件施以甜白釉,平素无纹。另外三件则在器身上以细线或青料绘画转枝花草纹及几何花卉纹饰。这类器物主要在行旅往来之时使用,器形可以看到马木路克王朝(Mamluk Dynasty, 1250-1517)金属器及陶器的影响。上方渐收的口部,可以防止装盛于其内的水等液体在行进间向外溢出,两侧的双繫耳可以用来綑绑绳索,可然后吊繫于人、马、骆驼之上,方便移动。由这四件绶带耳扁壶的器形弧度比例、装饰纹样组合以及圈足的高低方圆,可以感受永乐到宣德之间同形器微妙的变迁轨迹。

承袭与模仿

工艺精湛、器形特殊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瓷器成为后世承袭与模仿的对象。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製作异彩纷呈,仿製永乐风格的瓷器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有些作品刻意模仿前朝作品精髓,只在成型技术,胎釉厚薄、尺寸大小、纹饰描绘处露出当代气息;另一方面,也有撷取前代器形并结合新创釉彩的作品。新与旧的对话,呈现出永乐瓷器对后代的影响力。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如意耳扁壶

高29.9公分 口径3.7公分 底径13×8.5公分

清雍正 青花花果纹如意耳扁壶

高29.3公分 口径3.7公分 底径12.5×8.6公分

两件如意耳扁壶皆为小圆口、短颈、腹部扁圆、平底无足,并在颈部和肩部以如意耳相连。两件颈部皆饰以竹叶,花鸟纹扁壶腹部两面各画梅花一枝,上栖白头翁,间饰竹枝;花果纹扁壶腹部两面描绘果实及枝叶。与明代永乐时期的如意耳扁壶相比,清代雍正时期的扁壶形体较大、腹部较膨圆、釉面泛著淡淡的灰青色。最大的不同在于,明代永乐时期的扁壶多为上下接合,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作品则为前后相接,因此,足部著地露胎处较似橄榄形,由此也可以看不同时代工艺习惯的展现。

(0)

相关推荐

  • 15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

    ■ 清代,景德镇陶瓷制作情景. ■ 江西饶州,<瓷器制运图>插画,记录了18世纪清代景德镇外销瓷器的活动.画面描绘官员乘船沿昌江抵达景德镇.图中所见红塔地标,建于北宋初年.在旁的官方粮船悬 ...

  • 明代“永乐时期”瓷器的特征

    作者--陈希民(请多关注) "永乐时期"器型比洪武时期丰富的多,传统器物有梅瓶.玉壶春.执壶.盏托.压手杯.鸡心杯等各式盘碗等. 其中梅瓶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非常具有时代风格: ...

  • 让你一次性看过瘾:故宫明永乐瓷器(高清细节图)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

  • 精品成化瓷器,高清图欣赏

    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 ...

  • 清代各朝瓷器底款高清图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按照清朝入关建立大清王朝起算]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

  • 日本斑紫铜器欣赏(80件精品高清图)

    本间琢斎介绍:琢斋作品,以脱蜡铸法而闻名,江户时期著名,初代琢斋以铸造大炮,钟.灯笼为主,二.三代琢斋功于精细作品,获奖无数,四代成就 内型铸法,五代保留了斑紫褐色铜铸技法,六代琢斋,依然在保持原有技 ...

  • 栖身国外的宋代汝窑瓷器(高清图赏)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12件汝瓷中,完好器物有10件,烧毁.烧坏各1件.有1件三足樽.1件碗.1件瓶.1件盏托.4件盘.4件洗. -01- 品名 | 北宋汝窑刻乾隆御题诗汝窑碗 尺寸 ...

  • 黄君璧山水精品高清图

    黄君璧(1898 -1991)中国著名国画家.本名韫之,别名允瑄,号君翁.君璧,室名白云堂.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家境富裕,家中古董字画收藏丰盛.因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自幼受父熏陶,见纸即画,颇喜观赏收藏 ...

  •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高清图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 石涛道人书画神品(石涛书画罕见精品高清图88帧)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 ...

  • 明代官窑瓷器:一部明代瓷器简史(高清图)

    明代早期 洪武.永乐.宣德 (1368-1435) 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