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说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是老师所关注的,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学习是乏力的,我们需要拉着孩子走。也是家长所关切的,在家长看来,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在家连完成作业都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学习动机的激发,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从内在来看,可以从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好奇心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外在来看,可以从教师激励评价、家长高质量陪伴、融洽的同伴关系等方面切入。
这几天正在得到学习沈祖芸老师的《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里面对于学习动力的激发,谈及了用学习任务驱动。
我听下来,受到一些启发,试着把听课笔记写一写。
01
什么是学习任务。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是沈老师在年度报告提及的一个案例。北京未来城学校给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请你给附近的动物园园长写一份信,希望增加一种新的动物品种,并且让园长相信,这种动物引进之后,动物园的游客会大量增加。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任务。在这样一个学习任务中,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要给园长写信,书信的格式就要很清楚,这就解决了书信写作问题。增加哪一种动物,可不是随便乱加了,孩子们需要做数据统计,现在有哪些动物已经有了,要学会成本控制,这就是数学学习了。还要具体了解引进动物的生活习性,这就是学习动物知识了。
我们可以发现,要完成这样一个学习任务,需要调动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甚至孩子自己要学会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
学习任务往往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状态,并且学生用单一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
02
那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任务型学习呢。
主要基于这三点:
有意思。
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单纯只是让孩子们写信,可能孩子们兴趣度不高,但是换成了给园长写信,又是要去建议增加什么动物,这样显然会更有意思。
有意义。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的,我自己一直在班级里面布置讲解任务,这也是一种学习任务。可能在我原先的设想中,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提升解题能力。
但是就在今天,有一位父亲跟我说,丁老师,我很感谢你,每周都在布置数学讲解作业,我家孩子原本说话口齿就不是很清楚,现在每周都在练习,感觉说话清楚很多了。
孩子有了流畅的表达,比孩子讲对一个题目,还要有意义。
有可能。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在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孩子跳一跳,也能够解决。比如,本周我班的语文老师,布置了读书分享会的任务,能够把读书ppt的要做起来。其实现在的孩子,对于电脑课件制作,还是挺在行的,也很感兴趣。这样的任务,孩子是能够完成的。
03
那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呢。沈祖芸老师提出了六大黄金法则。
1.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半径出发。
之前,我在班级里面,让学生用走路去感受1千米有多长,孩子们带上手环或者家长手机,就在自己家边上走。这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
2.具有适度的挑战性。
平淡无奇,只会让孩子没有好奇心。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孩子那种好胜心理。在班级中数学讲解中,我常常会在群里点评,说这个题目难道只有这种方法,还有更加巧妙的方式吗?这就是在提升挑战度。
3.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解决方案。
只要把问题给解决了,方法可以不拘一格。
4.创造各种各样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班级之前做过厨房大作战的活动,就是一周烧一道菜,这是需要家长与学生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下课了,家长带着孩子去买菜,买菜中有交流。烧菜过程中,最开始,家长要示范,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这些都是合作。
5.学习成果作品化。
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作品是可以被展出的,通过展出,获得他人的反馈。比如,录制数学讲解视频,视频就是一种作品化的体现。
6.高度承载学习目标。
往往学习任务中,目标是被隐含的。但是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目标是自然达成的,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沈祖芸老师的年度报告,还在继续听讲了,期待有更多收获可以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