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水泥,为何明城墙稳固600年?建筑材料现代人舍不得用

1796年,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制造了棕色罗马水泥,这是水泥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阿斯谱才将水泥发明出来,他也由此获得了波特兰水泥的相关专利权。而在那之前,水泥对每个国家来说都还是一个神话。可是,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明代建造的城墙伫立了600年,仍然坚不可摧。这是为什么?

明代城墙1357年,明朝的一位谋臣朱升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简简单单九个字可以说是意味深长,这是江山稳固的基础。朱元璋的认为朱升说的是有道理的的,所以他采用了这个建议。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下令全面筑造城墙。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28年后于明洪武266年(1393年)终于竣工。

明代城墙据历史记载,一共有28万农民工参与了南京明城墙的建设。大约使用了3.5亿块砖,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城墙。明城墙之所以能够屹立至今,是因为明代人使用了这些材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夯土的工序,夯土是为了压实土壤,以此制造非常坚固的粘土块。这种粘土块甚至比砖块和石头还要坚固。明城墙在修建的时候既使用了青石砖,也有夯土的使用。

夯土夯土是用于在城墙内部的,而外部用青石砖进一步加固,从这一工序上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建筑工艺的复杂和精细。为了防止工匠偷工减料和敷衍了事,负责的工人的名字都被刻在每块砖头和石头上。从那以后,坚固的明城墙就足以抵御炮石的攻击。。夯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夯土被大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孟子曾经说过:“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其中的“版筑”说的就是夯土这一技术。

夯土工艺其实,明城墙上还有一种我们现代人都不愿意,或者说不舍得使用的材料,那就是糯米。虽然当时没有水泥混凝土,但特殊的混凝土是由糯米、熟石灰和石灰石混合而成的,它们变得非常粘稠,可以作为耐用的粘结材料,如此明城墙上的砖块和石头可以保证在百年不会变质和损坏。明朝《天工开物》就有相关的记载。这种土在《天工开物》中被称为“三合土”。

天工开物图我们都知道,糯米是一种粮食作物,也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本草纲目》记录,糯米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温脾胃、缓解虚寒腹泻的作用。现今,糯米当然不舍得用于城墙的建设。其实我们不难看到明城墙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为了建造城墙,应该是使用了大量的糯米作物,这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事实上,糯米用于建筑不是从明代才开始的。

糯米:舌尖上的古建粘合材料最早它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当时古代建筑工人就已经学会将糯米与熟石灰和石灰石混合制成糊状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称为“糯米砂浆”,用于建造坟墓、宝塔、城墙等。秦始皇当年下令建造屹立了几千年的长城,在建造的时候也是使用了糯米,而正是这种珍贵的材料的使用,才使得长城如此坚固,防御性极强。但在当时,也只有君王才能下令将糯米用于大规模建设。这使得人们一年到头都要缴纳沉重的赋税。

长城当然们这也是中国古代先进的建筑技术的显现。从现存至今有数千年历史的文物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勤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