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⑤
临江镇溯源一地名文化⑤刚刚 阅读158临江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北部,东与武都区相邻,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西邻桥头镇,北接梨坪镇,距文县县城89千米。区域总面积113.51平方千米。海拨高程80O公尺。截至2020年6月,临江镇下辖13个行政村:蒋家湾村、羊儿坝村、临江村、元岭山村、东风村、大坪村、月亮坝村、草坡村、欧家坝村、寨子村、四新村、蒋冯村、巩固村,镇人民政府驻临江中街。截至2018年末,临江镇户籍人口为7902人。地理特点:临江镇,因面临白龙江而得名,坐落在白龙江畔,地处文县与武都区交界处,素有“文县北大门”之称,212国道穿境而过。距文县城82公里,距陇南武都城54公里。临江溯源:临江,是文县开发较早的地方,原始氏族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现,临江坪和蒋家湾新石器时期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遗址(有陶片、罐盆器具),杨家湾有齐家文化遗址。据有关研究人士考证表明,临江即古葭芦镇,三国时姜维驻戍,与邓艾屡战于此。南北朝时,为氐人杨氐人杨氏武都国、阴平国都址。境内牡丹寺,始建于光绪年间(1885年),迄今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唐,宋、元`明、清时与玉垒关、临江关、柴门关、火烧关等并列重要关隘。清代有:临江驿。《长志》载:临江里,居处濒江,土地饶沃,民情醇厚,好义急公。《一统志》载:临江古渡,为陇蜀孔道之称。中华民国::设临江乡解放后,1949年12月,设临江区。1953年5月,属临江区,设临江、寨子2乡。1955年6月,2乡合并为临江乡,属临江区。1958年12月,成立临江人民公社。(辖尖山乡,1961年划小公社析出尖山公社)1983年11月,复为临江乡。2014年,临江乡撤乡设镇,改为临江镇至今。历代名人赞临江:明代诗人冯时雍《临江晚渡》诗曰:文州尽日渡江关,烟锁秋林鸟正还。鼙鼓入云山漠漠,马蹄踏栈水潺潺。阶民候火迎官府,蜀客囊金趁市寰。附峪柴扉多隐约,题诗聊并画图看。(冯时雍,字子际,明弘治乙丑科(1505 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海运副使,陕西苑马寺卿,湖广福建右布使等职,原交河县李道湾村(今泊头李冀北村)人。)临江明代诗人兵备、许路《宿临江》诗曰:夜深灯火宿临江,又逐鸡声促晓装。行盖润沾连日雨,征衣寒袭两山霜。书生用武三千字,老将屯兵十二万。但愿峰烟息万里,不炉尘土日奔江。现代百岁老人田尚勤写诗《阴平四雄关》:阴平道上昔称雄,千古兵马竞相争。玉垒桥头催战马,临江古渡飞雄兵。柴门隘口秦时越,悬马关前战旗红。散去云烟今己遠,春光柳析已葱笼。临江桥:清代有邑举人张尔翮《临江桥碑记》,曰:文之北,距县城百里许,有临江驿。临江者,临白龙江也。水自武都来,东南注,至玉垒关与文之白水合。而此驿适当冠往来之所,波流中冲激,非桥莫济。此临江桥之设,由来旧矣,然屡修屡圯。望详者。每须舟师力,故又称临江古渡云。康熙甲子岁(1684 ),水合。此驿适当冠往来之所,商贸通道,兵战必往。解放后,1957年文武公路通车后,南来北往的汽车在羊儿坝渡船过江,非常不便。境内的白龙江大桥始建于1965年,是白龙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梁,因坐落在羊儿坝村旁,又称羊儿坝公路大桥,至今通往南北。临江缜名胜∴牡丹寺(百年古寺建光绪11年(1856);蒿子店铁楼。临江老街等等。新农村建设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