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给自己设限

一年级的时候

我们发起了阅读打卡

记得那个时候是在寒假

那时候的阅读打卡

家长只需要将孩子阅读照片拍照即可

那一次阅读打卡

孩子们坚持了21天

每天就是拍照打卡

这个寒假,我们这样阅读 | 105寒假21天阅读打卡亮点收集

到了二年级

跟当时的语文老师吴老师

一起联合制作了

阅读打卡本

从那个时候开始

我们的阅读打卡开始不再拍照

我们开始从阅读的形式走向阅读的内容

孩子们开始在阅读打卡本中

摘录好词好句

并且我们加入每一周的家长评价

一年半过去了

我办公室的书架上常年备着

一批蓝色卡纸封面的阅读打卡本

那一个孩子阅读打卡本写完了

就自己到我的书架上拿一本

有的还一口气拿上好几本

就像那个一个学期阅读量达到96本的

吴一言同学

似乎在那么多的时间里

那一本小小的阅读打卡本

变成了阅读之中的必需之物

印上班级logo

更是班级象征

如果把上面所说的摘记型阅读记录本

称之为阅读打卡本的1.0版本

那么接下来我们寒假阅读打卡所要用的阅读打卡本

就是升级版本的2.0了

从1.0到2.0版本

有哪些变与不变

还是先说不变的吗

首先无论是1.0还是2.0

始终加入阅读量的统计

阅读量上

我给孩子们设置了底线

按照每周一本书

一个学期的阅读量要达到20本

这20本书

我们主要统计字数

即达到200万字左右

也就是说几乎这20本书的字数是在10字以上的

快来看这7日,205班哪些孩子的阅读量超10万字 | 阅读打卡7日小报(7.8-7.14)

阅读量的制定

是让孩子们有最最基本的目标导向

不会漫无目的的看

在数量也要有所作为

我自己的阅读也是如此

我自己一年100本书的目标

目标就是照向前方的一束光

自己沿着光亮行走就是

其次不变的是

继续需要家长的无手机陪伴

说实话

现在的手机

是阻断亲子沟通的第一杀手

所以从开始的阅读打卡

我们都是要求放下手机

现在我想到的是

可以利用手机给孩子创设专注时间

手机可以安装番茄钟式的app

比如Forest

设置好时间

放下手机

就是专注时间了

最后的不变是

继续加入家长评价

这是我们最开始设计这本阅读打卡本的初衷之一

阅读打卡必须是要联动家校的

不是孩子、老师双线作战

是孩子、家长、老师三线协同作战

阅读打卡完毕之后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阅读打卡进行点评

这样就将家长邀请进来了

特别重要的是在孩子眼中

家长的重视也是一种很好的支持

那么这一次的升级

主要在哪里

最大变化就是

由原来的摘记好词好句

变成了制作一个片段、一个章节、一本书

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整理与发散的方式

实现每一次阅读之后的有效输出

原来的摘记始终让阅读的视野

局限在某些段落之中

现在开始制作思维导图

阅读的视野会进一步扩大

可以上升到整体框架的审视

与逻辑层次的分析

举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看完一个故事

曾经是摘录好词好句

现在需要绘制思维导图

那么这个孩子必然要弄清楚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主人公做了什么事情

这些事情有没有联系

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这个孩子至少要能够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绘制思维导图之后

这个故事就纲举目张了

如果还需要加入一些细节那就继续加入

因为思维导图是呈发散状的

可以随意添加

如果给分支与主题加上不同的颜色

孩子对于这个故事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而某一次很想讲这个故事

或许拿出思维导图

也能讲一个大概

而绘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再一次创作的过程

关于思维导图版本的读书笔记

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

我还会写到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样

想到一个点子

一定要立刻马上去行动

不管现在完不完善

最好的完善永远在路上

尼采说

你有你的路

我有我的路

至于适当的路

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

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这也是我一直想对自己说的

去探索

去寻找

去发现

请不要给自己设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