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在,冬阳暖
进入腊月后,老家一再来电话,要接母亲回家过年。我一再说,再等等,再等等,春节还早。
母亲像只迁飞的候鸟,时常在孩子们之间迁来迁去。已经记不清楚从哪一年开始,通了暖气,我就会把母亲接来过冬;进入腊月,就是母亲再次迁飞的信号,过年了,要回老家,每到春节,母亲都要回家。母亲已经是98岁,风烛残年,颤巍巍地拄着龙头拐杖。拐杖我从泰安为母亲买来的,是泰山专有的桃木拐杖,原色的桃木旋刻着蜿蜒的龙身,杖身上镶嵌着龙头手柄,龙嘴里暗藏着一颗滚动的龙珠,每当拄动拐杖,龙珠就会发出一串沙拉拉的响声。母亲不识字,思维依然敏捷,充满着睿智。有一天我和母亲说美国新冠病毒一天死亡四千多人时,母亲冒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美国不是要换新领导了吗?更神奇的是第二句话,水和水都是连着的,我们这里咋办!母亲牙口不好,消化系统已经退化,母亲的饮食,我的心事。围绕母亲的身体状况,我念起“养娘经”:保营养,多蔬菜,勤煲汤,增油脂,不劝饭,方便吃,刀帮忙。目标就是保证营养,保持体质,增强体力。一天两个鸡蛋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求,多吃蔬菜促进胃肠蠕动和维生素需求,增加膳食结构中鸡鱼肉成分,多用砂锅煲汤,肉入口即化,营养融在汤中,适当增加动物油脂,润肠通便,对肉类食品用刀切碎,方便进食,不劝老人多吃,食量自己控制。针对饮食的差异性,炒菜时经常舀出我们的菜再给母亲加点火候、加点调料,吃饭时给母亲单独加个小碟,增加营养。鸡翅、鸡爪是常用的煲汤食材,渤海湾冬初的鲈鱼、冬末的梭鱼是很好的时令水产,五花肉白菜馅的饺子母亲说最香。大油对于老人来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很多人谈油色变,拒之于千里之外,我把大油炒菠菜,当做一个食疗秘方。 母亲的力气已经十分的宝贵,弯个腰,起个身,对我们是平常之事,对母亲已是很费力气,节省母亲的力气,提供更多的生活方便,成为照顾母亲的重点。每天睡觉前,要把客、餐厅的窗帘拉开,把母亲早上起床后的活动准备好;早上上班前,倒掉茶根,涮好茶具,把母亲上午的活动准备好;中午午饭后,要陪母亲喝会茶,聊会天,保持精神状态充实。晚上睡觉前,要为母亲准备一杯热水,第二天早上习惯性问一声睡得怎么样。关注老人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好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各个器官运行协调平衡的基础。 母亲用水细致。沏鸡蛋的水、洗脸的水、喝茶的水、刷茶具的水,这些水要有凉水自己烧,要有温水随时用,甜水、懒水要分开,用热水器的热水时,不能浪费掉前面的凉水。母亲的细致,增加着我们的工作量,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不同的生活空间,准备好不同功能的用水,好让母亲伸手可及。
母亲用茶根和刷碗水给我浇绿植,还经常告诉我,这是新开的花,这是新长的叶。
一楼的阳光房,铺着古朴的地砖,砖墙上刷着乳胶漆,窗台下摆放着花草绿植,靠墙摆放着一个小方桌和一对软皮扶手座椅。装饰简单,亲近自然,外面寒冬天气,室内春意盎然,母亲非常喜欢。冬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绿植,斑驳地洒在地面上,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花香,透过整面墙的窗户,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外面的风景,及进出小区的邻居。这里是母亲白天的活动空间,平时我们上班后,母亲一个人坐在这里喝水,偶尔敞开房门,和邻居打声招呼。每天中午下班回家,忙活完午饭,我一定要坐下来,陪母亲喝上一会茶。我还在刷锅洗碗,母亲早已沏上一壶新茶,其实,母亲午后不再喝茶,专门为我沏的。母亲一再提醒我,茶解百毒,再忙也不要忘了喝茶。我拿把小椅子,坐在母亲膝前,喝着茶,聊着天,晒着冬日的太阳,为母亲烧上下午的水。此刻,我的眼中已不再有风尘,心中不再有委屈,唯有享受人间最美时光。 母亲仁者向善,大爱无疆,无论是自家的孩子,还是亲戚家的孩子,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护,也赢得孩子们的爱戴。我和爱人两家在东营的孩子们多,都把母亲当成了自家的老人,尊老爱幼,传承着家风。每逢周末,孩子们经常来看望母亲,陪老人聊天,为母亲带来大包小包吃的用的。爱人的外甥女婿,俨然把我母亲当成了亲奶奶,每周都要来看看她。不仅换着样带来吃的,还买来鲜花、插花,摆放在母亲常待的阳光房里。上好的台湾乌龙茶也给母亲带来了,元旦送给母亲一根精致的红木拐杖。新拐杖通体透红,拇指粗细,包着金黄色的铜箍,拿在手里实着,拄着走路轻便,杖脚着地稳当。母亲放下了龙头拐杖,换上了红木拐杖。岁月是无情的风霜。过去的一年,一向不生病的母亲,身体时常报警,一直在不断地调养中,现在体力开始慢慢恢复。母亲刚来时,拐杖还不离手,现在经常忘记拄拐。 陪伴母亲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家里的侄子来接她回家过年了,带着自己的孩子,要接老奶奶回家。母亲拄着红木拐杖,迈着蹒跚的脚步,颤巍巍登上回家的车。
作者简介:王中文,1965年出生,现就职于东营市市直机关,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工作之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