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23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横沙岛记游》

横沙岛记游

   1992年10月1日,我与在夏旦大学作家班读书的河南同乡常文理、樊建华坐51路公共汽车从上海市区大柏树出发,到吴淞码头下车,在街上转到12点,又到吴淞公园玩到午后1点30分,乘坐2点由吴淞发往横沙的轮船,沿途风景如画。我们于4点30分到达横沙码头,又坐公共汽车到乡政府所在地的新民镇,夜宿车站旅社。

横沙岛是河口冲积岛屿,她位于长江入海口,面临浩瀚东海。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到处都有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风光。横沙岛素有“长寿岛”之称,岛上居民平均年龄79岁。岛上风光旖旎,绿树成荫的环岛大堤,犹如一条绿色巨龙,盘伏在海岸线上。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在这里可以找到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

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就从车站旅社出发,向着海滨挺进。几颗寥寥的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粉红的颜色。这广阔无垠的天空和这广阔无垠的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溶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也看不见它们的轮廓。只感到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四周,静极了,只听见海水冲刷着堤岸的哗哗声,微风吹着树叶的沙沙声。此外,什么声音都没有,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仿佛它们也被这柔和美丽的霞光所陶醉了。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为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溶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就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回头望去,我们身后的树木、村庄、房屋,也全部罩上了一片红光。还有那从渔村里飘起来的乳白色的炊烟和在树林中飘荡的薄纱似的晨雾,也都变成了金灿灿红彤彤的颜色,像一缕缕色彩鲜艳的缎子,在树林和村庄之间轻轻地飘拂着,飘拂着。于是,那树木、村庄、房屋,就在这袅袅的炊烟和晨雾之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一时间,我竟然忘记了我眼前的这幅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究竟是横沙岛中的海市呢,还是海市中的横沙岛呢?究竟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呢,还是那虚幻缥缈的仙境?

我们终于见到了大海。

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我情不自禁地脱掉外衣,在沙滩上打滚、呼叫,到海中击水、游泳、唱歌、跳舞,在沙滩上题诗。那海浪,从水天交界的远方,从烟波浩渺的天际,飞速地奔腾着,追逐着,向着岸边涌来,不断地涌来。开始的时候,它似乎还很微小,像一条条纤细柔软的黄练,在浑黄的海面上滚动着,但是,它越滚越大,越涌越高,到接近岸边的时候,就突然变得像一座山峰似的,笔直地站起来,向着那岸边的沙滩,恶狠狠地猛扑过来。当这黄乎乎的洪峰还未消失的时候,那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山峰似的浪涛,又一个紧跟着一个汹涌地奔腾而来……

我们在这里巧遇了同济大学的三女二男五位大学生,我们在一起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到上午10点钟沿海滩向横沙码头挺进,目睹了潮涨潮落的大海奇观。大海太伟大、太神奇、太壮观了!

晴朗的天空,显得又高又蓝,太阳明晃晃地照耀着、横沙岛上到处都是暖洋洋地。在那竹林丛中,果园里,芦苇荡里,蝴蝶还在活跃地跳跃着,奔跑着,飞舞着,各种鸟儿也成群地在灌木丛中唧唧喳喳地飞来飞去,大雁和野鸭则呷呷地叫着……

我们走过一座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一条小船从桥洞中钻过,一位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木窗中飘出弦乐叮咚……这美景,令人为之入迷。

我们走过一段林荫道,那笔直的大道,被青色的屏风、绿色的帐幔重重迭迭地围护着,掩蔽着……试想,当你在横沙岛上走了很久很久,嘴干了,腿酸了,身子困乏了,忽然,像一脚跨进花树缤纷的大花园似的,面前蓦地出现绵亘不尽的一片浓绿,浓绿中闪开一条乌黑发光的沥青路。这时候啊,怎不使你神清气爽,倦意全消?再一抬头,一排排白杨林像身高力大的战士,整齐严肃地站在公路两旁,手接着手,肩靠着肩,什么风魔沙怪,休想动它一根毫毛!于是,崭新的印象给你崭新的概念:横沙岛的道路,不是荒凉落寞、凄雾愁氛的征途,而是气势磅礴、直铺远方的大道。

我们来到了江边,凭栏一望,一片烟波浩渺,尽在眼前,苍黄的江水,滚滚奔向大海。沿着江岸,宽阔而漫长的堤坝,像一道绿色的锦屏,把绿洲紧紧抱住。长堤上面,婆娑多姿的垂柳,在风中轻轻地摆动,长长的柳丝,温柔地拂拭着岛上人家的屋顶;江堤下面,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和发着银光的池塘,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吃草,池塘里,无数的鸭鹅在嬉游;长堤里面,是一片无垠的金黄色的稻田,从江上吹来的风,掠过稻田,荡起了粼粼的金黄色的波浪。

下午4点30分,我和常文理、樊建华几位河南老乡又坐上横沙至吴淞的轮船,于晚7点到达吴淞,结束了横沙岛之行。

在回程的船上,我们看到了大海落日的奇观。只见天幕低垂,四野茫茫,暮霭沉沉,烟柳如织。苍莽间,一条飘带似的大江,时有时无。渐渐地渐渐地隐迹于烟云深处。西方天穹上一片氤氲的桔红的雾霭,在扩展,在弥漫,在变幻……夕阳,收起了她午时威严的目光,温和而慈祥地微笑着,像一面圆圆的镜子静静地游浮于长江和黄浦江、吴淞江的交汇处。近处几片似动非动的白云,也因夕阳的晴好,兴奋地燃烧着。白日那汹涌澎湃的江河浪涛,此时也因太阳的息怒而平静了下来,温顺而欢快地扯着一丝玫瑰色光带向我们走来。

不一会儿,那万道彩霞,把大海也染红了,太阳像一个红火球,我们眼前一片金碧辉煌。难怪古人会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优美诗句来赞颂落日,真是再确切不过了。

千年万载,大江流淌,母亲对儿女的给予永无止境。她以落日来计算,每当长江摇落一次太阳,大地都要因泥沙淤积增加一片芳香的土地。长江呀!你奉献给了炎黄子孙多少鱼虾、稻谷、沃野良田,哺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我陶醉了,整个身心全部消溶在了这大江落日的奇景里,心里鼓荡着一种自豪澎湃的激情。我想高呼,我想歌唱,我想一头扎进她的怀里。然而,我又怕失去这稍纵即逝的大江落日的美景,只得一任感情的激流在胸中激越地奔涌,目不转睛地直视着落日收起她最后一抹余辉……

神奇绝妙的桂林龙脊梯田

凡是去过桂林的人都曾领略过漓江的美韵,而游览天下一绝——龙脊梯田的人相对要少得多。一般旅行社不推荐这个行程。因为,一是梯田距桂林市区百十公里,来去费用大时间紧,二是梯田分布在海拔两三百米至一千米之间,坡度大都二三十度,最大坡度达50度左右,前往梯田几乎都是盘山公路,一直升到海拔600米以上,到梯田时海拔达到900米左右。 安全系数相对较低。而我们是独立包车组团自定行程,有幸一睹了龙脊梯田几百年来历经风雨洗礼似螺似塔的壮丽风采。

据导游讲,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二十个一级景点之一。有趣的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块田不过一亩,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庄稼的碎田块,因此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 据说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 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 

   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了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铿锵有力的开山号子中,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一层层梯田,就是一圈圈年轮。祖祖辈辈,男耕女织,筑埂开田,向高山要粮,向命运挑战。

龙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两处梯田既有大刀阔斧的砍削,又有丝丝入扣的精雕细刻;既显得气势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艺术情调。由于山型各异,呈现出了两种互不雷同的诗意画境。两者一南一北如双壁辉映,分别构成了北壮和红瑶两个文化空间,可谓组合巧妙,相互辉映。  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添了许多情趣和意味。  

龙脊梯田盘旋而上,从山脚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雾缭绕的峰峦,从森林的边缘到悬崖峭壁,仿佛巨龙一样绵亘不绝。时而迤逦行进,时而蟠曲如盘,那充满野性的青春活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我的脚步沿着层层梯田展现的艺术魅力向上攀登。我的思绪走进了线条优美的诗画世界。

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有的则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云霞岚气翻腾,纯朴悠扬的山歌小调穿云破雾……这天下奇观,震撼了一拨又一拨的游人!  

在这个广袤的方围内,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飘忽成一根根细绳,而袅袅地萦绕在它上空的龙脊壮族山歌,缥缈成一缕缕云烟;那一幢幢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的壮寨美丽的吊脚楼,则被空灵成仙宫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袅袅炊烟的山寨里,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流泉飞瀑的碧水中,有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有红瑶素女梳洗长发,玩水嬉戏。每家房门处都或挂或铺晒着红辣椒,那艳艳的红在灼灼的秋日映照下,欲将游人的心点燃。

途中一壮族阿婆一路跟着,让我们去她家吃午饭。我说等中午从山顶观景台下来再吃。可阿婆非让我先点了菜不可,说做竹筒饭炖土鸡都要做好长时间,下得山来刚好吃饭。一路盘旋而上,发现壮寨家家在门口做竹筒饭,下面的火旺旺的,上面是一排竹筒烧得黑黑的。当时就有一阿婆说用竹筒煮饭的过程是这样的:砍下当年生长的嫩楠竹或者嫩大头竹的一节半(约二尺长),在节巴处捅穿一拇指般粗大的圆孔、清除其内的碎片、将特产的香粳糯米或早糯装入筒内、加进适量的山泉水,用木塞塞好竹筒口。然后在坡地上挖一个深约六七寸的椭圆形小坑、将竹筒斜放在坑内、埋上一层薄薄的泥土(只埋盛有米和水的那一头,将另一头外露),再将柴火堆在上面燃烧。当烧至竹筒口不断往外冒气的时候,表明竹筒内的水已经煮沸,这时应转动一下筒口,让炭火继续把另一面烧烤。如此慢慢地烤至竹筒的外表焦黑、筒口不再冒气为止,待稍晾凉后把竹筒破开就可以食用了。

一个竹筒饭十五元,我只吃了半筒就饱了,量很大 。 用竹筒来煮制的竹筒饭比用铁锅煮的米饭要美味得多。它既有嫩竹的清香、又略带烧烤的焦香,香气十分诱人,而且阿婆说一般存放三五天味道都不会变。如果再加进山鸡、鹧鸪、斑鸠一类的野味合煮,那味道就更不一般了。吃饭时阿婆又去下山接客人了,留着她的儿子招呼我们,阿婆的儿子是这个壮寨惟一的医生,在山腰转角处开了家门诊,听说我头疼,很快进屋里拿了药片给我,给钱也不肯收,见我累了,还请我去楼上客房休息,说不收费。我没好意思太多的打搅他们。

饭后休憩间,我仔细打量了这不见一块砖瓦的吊脚楼,木楼分三层,最上面一层存粮,中间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圈牲畜。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吃饭招待客人,木墙壁边上有一小木桌子,桌子上面安放了一台电脑,上方一小纸条,写着:每小时五元。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年轻的壮寨医生说得一口流利汉语,长得和我们汉人很像,好客健谈,从他的谈话里得知,平安村目前有 170 户人家,人口 700 多人,都是壮族,人人都姓廖, 是个大家族,族长是他家的叔公,今年九十八岁了,每日上下山一点也不气喘,族中大小事都听老叔公的,他很有权威。如果族中有户人家参与开发盘山公路的,年底每户还可以分到一千多元建设费。没参与的人家一分也没有。年轻的医生也参与了,他现在每天都用摩托车山上山下帮别人治病,别的村子路太崎岖还得步行,家里这个饭店兼旅馆由阿婆打理,他还和我谈起了他儿子的教育问题,目前山上只有一家幼儿园,山下的村子里才有小学,条件也不好。如果想去桂林读书唯有住校,一学年得花销一万元左右,神情间很是无奈。而此时他才三岁的儿子正在到处都是木制的房子里嬉闹自乐,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壮语,灵气逼人很是可爱。

挥手告别热情淳朴的医生,一路下山,一路回望梯田,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那起伏的、高耸入云的山,蜿蜒的一级一级登上蓝天。梯田,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每个看见这一景色的游客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一种被大自然的雄奇以及人的伟力所引起的震撼。 

远远望去,一条条田埂舒眉展袖,层次分明,优美的曲线汇入生命的色彩,导游说随着季节的更替龙脊会变幻无穷,这四季变化的景色,潇洒柔畅,秀美飘逸,气势磅礴,呈现出不同的神韵和情致。想象春至,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的美景,现在时至秋日,佳禾吐金,黄波荡漾,似排排金浪从天而泻。而我走后的金秋收获季节,将会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应该是流光溢彩,漫山铺金吧?隆冬,则又是怎样一幅瑞雪飘飘,银妆素裹,若环环白玉砌云端的磅礴画卷呢?!

山是龙的脊,田是登天的梯。谁抚天梯上?瑶池可会仙。龙脊梯田,一组大地的乐章,一部空前绝后的田园诗,从此将在我的生命里反复咏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