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出土38000枚秦简,2000年前底层小吏的书法,今人也难企及

秦系文字是汉字发展史和中国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而秦简牍帛书则无疑是联结商周气息高古的甲骨文、金文和博大沉雄的汉隶之间的重要桥梁。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一批批秦简的相继出土,特别是2002年湘西里耶38000枚秦简的问世,把尘封了2000多年的秦人手书墨迹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给长期在碑、帖之间讨生活的书法界呈上了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

里耶秦简实物照片

主要出自嬴秦政权底层佐吏之手的秦简手书墨迹,有着碑铭等刻铸文字无可比拟的鲜活性。它那纤毫毕现的精到细致、自然率意的质朴本真和多姿多彩的灵动变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相对于其他秦简牍墨书,里耶秦简书法更是以其量大面广、纪事清晰、书者具款和风格多样等特色,受到了书法界的深深喜爱和追慕。

由于里耶秦简的形成年代毕竟距今久远,因此,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起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出土里耶秦简的古井

秦简牍文字是介于篆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它上承商周金文字,下启汉代隶书。所以从“认字”角度而言,熟识篆字,尽量扫除识字障碍,对于学习里耶秦简书法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里耶秦简

从书法角度来看,秦简牍文字脱胎于商周时期的篆书,虽然正在经历着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的种种“隶变”,但是其不少笔画和部首构件仍然沿用篆法。因此,熟悉篆字书写方法,有《石鼓文》《峄山碑》等基础的人学起里耶秦简来进步要快得多。

源于甲骨文、金文的秦简牍文字,至汉代臻于完善,形成了法度完备的汉隶。掌握了汉隶的书写方法,再溯流而上,对秦简牍墨迹寻微探幽,条分缕析,可以加深对秦简牍文字(当然也可以加深对汉隶)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里耶秦简书法的结字和用笔,欣赏不同简的书写风格,领会里耶秦简的精髓。

里耶秦简

生活在秦代的简牍墨迹书写者们,姿势是“席地而坐”的。而当时席地而坐的几种坐姿不论是“席地坐”(即跪坐),还是(箕踞坐)(即两腿向前伸直而坐,因形似“箕”,故名),抑或是“跏趺坐”(即盘腿打坐),要想便捷流畅地在简上写字,只能是一手执简于胸前,使简与身体约成45°角,另一手执笔书写。

古时书写俑

书写者以单钩执笔(即拇指与食指、中指执笔)法,类似如今拿钢笔、铅笔的方法在简上书写。由于字径极小,仅在毫厘之间,因此,执笔的部位就得尽可能地低一些,以至于接近笔管的最下端,意在灵活操控。

又由于整个书写过程动作幅度很小,几乎只是拇、食、中三指着力,所以无需腕、肘、肩等部位发力,更不会“通身力到”,这些是临习“里简”所必须清楚的。

里耶秦简

里耶秦简虽然多数文字出自底层小吏之手,但当时人普遍书写水准较高。就是那些如《乙瑛碑》《西狭颂》等经典的两汉碑刻,也基本出自官府书吏。由此,我们自然也不能小看里耶秦简的作书者。况且,以书法审美来看,这些文字的的确确价值很高。

纵然如此,里耶秦简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规避。作为俗写体的秦简书法,毕竟只是介于篆书、隶书之间的“毛坯”或“半成品”,它既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但也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扬其长而避其短。

里耶秦简

秦简为我们带来2000年前最真实的书法面目,打开了书法审美的另一路径。虽然这些文字大多出自底层小吏,但每个字、每一篇都带着那个时期独有的质朴、厚重的气象,以及高超的书写水平。

当下书法创作取法广泛,有很多书法家已经将目光放到秦简上,并形成了以秦简为根基的个人书法面目。这些,都是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智慧与文化遗产。

里耶秦简中的乘法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