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蟾记忆丨 尚长荣:守正创新地发挥好这个戏曲核心阵地的作用

CHAN

TIAN

2021

上       京

天       蟾

2021新春,历时近三年的修缮,1000余个日夜的期盼与守候,终于迎来了重逢的时节。“天蟾”是无数名伶绝代芳华的见证者,是世代梨园文化沉浮跌宕的亲历者,是弘扬戏曲精神继往开来的传承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代戏曲人正站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回眸过往,展望未来。

上京特别策划推出“我的天蟾记忆”专栏,共邀请十余位剧院的艺术家代表为我们分享他们与天蟾的难忘记忆与精彩故事。本篇将是此专栏的最后一篇,期待着更多关注与热爱京剧艺术的朋友们和艺术家们一同走进天蟾逸夫舞台,牛年新春邀您“回天蟾,看好戏”!

尚长荣

Shang  Chang  Rong

Q1

您第一次在“天蟾”演出是什么时候?哪出戏?

请您聊一聊当时的心情

我第一次登上天蟾舞台是11岁,那是1951年的5月中旬,是和我父亲及兄长们一起演出的《遇皇后》《御果园》,《遇皇后》里我演包拯,《御果园》我演尉迟恭。我记得当时的天蟾舞台的观众席有三层,3500个座位。那时候剧场还没有音响设备,也没有耳麦、吊麦、地麦等扩音系统。

我还记得舞台底下有个很大的化妆室。当年的台板是用很宽、很长的好木材拼接而成,不仅平坦,而且有弹性,这对于演武戏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降低武戏演员受伤的风险。

第一次登台最深的感受的是这剧场很大,当时是东南亚最大最好的剧场。3000多座都客满了,观众也特别热情。我记得我上场前,赵桐珊先生对我说:“老三,这可不比北京,上去观众要叫好,你可别让观众的叫好声给吓回去。”果然,我一上场真的感受到喝彩声就如同闪电一样从三楼“哇”得一下就劈下来了,着实震撼到了我。

(尚长荣在后台化妆)

Q2

分享一下您所经历的(或听说过的)

有关“天蟾”的往事、趣事或轶事?

1955年和1956年我又再次来到“天蟾”演出了。我记得1956年来天蟾演出时,剧场的硬件设施已逐步在升级了,那时候已经有了吊麦 。

第四次再来天蟾演出是1983年,我带陕西京剧团来演出,那时候的座位已变成了1800座。我演出的剧目是传统戏《黑旋风李逵》《将相和》和新编历史剧《射虎口》。“打炮戏”是我和孙钧卿先生的《将相和》,当时就有戏迷对我说:“你为什么不拿《射虎口》打炮?”我才意识和体会到其实上海观众对新创剧目的接受度比我预期得高。也是在那次演出完以后,我领略到了上海观众的欣赏品位。

我想,正是由于1983年那次来天蟾的演出,使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以及在上海从事文艺事业的前景又有了新的认知,这也奠定了我1987年夹着《曹操与杨修》剧本,听着《命运交响曲》扣响上海京剧院大门的基础。

(尚长荣《将相和》饰演廉颇)

(尚长荣《黑旋风李逵》饰演李逵)

(尚长荣《射虎口》饰演刘宗敏)

Q3

相比其他剧场,您觉得“天蟾”对于中国戏曲和京剧什么特殊意义?

它在您心目当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能进“天蟾”演出对每一位戏曲人来说都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尤其在京剧最鼎盛的时代,“天蟾”就是一个大家都特别向往和崇敬的戏曲圣殿,就和现在的歌唱家都向往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悉尼歌剧院演出一样,很神圣。

还有一个现象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散场以后,观众都不着急走,他们会在剧场外围着“天蟾”一圈,评戏论戏,指着海报、剧照热烈地进行讨论,直到我们卸完妆出剧场的时候,还有好多观众在,看到我们,他们就激动地围上来,非常热情。每次看到这样一幕,我都心头一热,特别感动,我觉得只要你敬业,有水准,在上海,在“天蟾”就一定能收获到肯定与鼓舞。这也应了我那句话:上海这块热土是能做事的,是能做大事的,是能唱戏的,是能成名的,是能走红的!

上海这座城市就像磁铁一样,有凝聚力,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所以直到现在全国各地的戏曲从业者都争着要进”天蟾”,你的艺术水准如何?好不好,红不红,一定要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来演一演,来检验一下,因为得到了上海观众的认可那才是真的好。

(尚长荣《曹操与杨修》饰演曹操)

(尚长荣《贞观盛事》饰演魏征)

(尚长荣《廉吏于成龙》饰演于成龙)

Q4

对即将全新开台的天蟾逸夫舞台

您有什么想要说的话?

我们既要珍惜历史,更要珍惜今天的天蟾逸夫舞台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当代的戏曲从业者应该维护和守护好它的荣誉,不断弘扬这个戏曲圣殿的文化精神,使天蟾逸夫舞台在守正创新上发挥它戏曲艺术核心阵地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戏曲人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我们的事业,用执着的追求来做好我们的工作,除了在台上尽善尽美外,我们也应该重视好剧场的管理、服务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回天蟾·看好戏”

2021天蟾开幕演出季 现已开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