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如何制定人才战略?
不管是在离散的、当前的智能制造发展的阶段,还是说未来逐步在升级的数字化、智能化阶段,它都需要交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来推动。
对企业而言,推进智能制造,不仅需要能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除此以外,企业要推进智能制造的规划、实施与落地,还需要拥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即具备通用性、专业性、融合性技能的人才。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短缺将近3000万。如何对传统人才进行思维和技能的升级,如何培养崭新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在智能制造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期世界经理人邀请了在芯屏网端等先进制造领域有丰富投资案例和经验的业内专家—和君咨询合伙人徐振群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解读。
世界经理人: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要做好智能制造转型,需要具备怎样类型的人才?为什么?
徐振群: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其实智能制造它是分批次不断进化的,一般按照智能化的程度,大体是可以分自动化阶段、数字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有的专家也会再增加一个过渡的阶段,叫网络化,在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中间。目前,在中国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且不说是自动化3.0,可能还是处在1.0和2.0阶段。一提到制造,我们能够想到的都是能冷冰冰的钢铁,事实上,我们印象中的这些都是在自动化阶段。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硬件、软件逐渐结合起来,所以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话,它会从机电一体化的融合,再升级到硬件、软件和网络的融合。往往我们在人才培养的体系,它并没有特别强调这种交叉融合的能力,包括从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很少去强调这种交叉融合的跨界的能力。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在智能化阶段,完成了机电一体化、硬软件一体化,需要更多的基于工业数据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技术来进行人才的全面培养。不管是在离散的、当前的智造能制造发展的阶段,还是说未来逐步在升级的数字化、智能化阶段,它都需要交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来推动。
世界经理人: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的不同阶段,对人才提出了哪些相同或不同的要求?
徐振群:对人才不变的要求,首先是一定要能够保持不断学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第二,一定要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基于产业效率的综合提升来进行智能制造的创新,切勿追求噱头,导致过度投入。因为说到底,制造业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容易的,它是一个成本控制的领域。
不同的要求是,很显然,最直接的就是对各个专业领域的不同要求。在自动化阶段,所需要的是机电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他能够把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自动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能够替代大量的人的辅助工作,可以让效率提升,这就是自动化阶段。所有的自动化都是人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比如说一条产线上大概有一百个工位,如果这一百个工位都可以由机器人来替代的话,大家都能看到这条产线很壮观。但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那就是从自动化进入到了数字化阶段。
数字化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是,它更偏向软硬件一体化,这里的硬件就不再赘述了,软件其实还包括了网络通讯,像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系统等等。因此,数字化阶段所要求的人才,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
再进一步进阶的话,到智能化阶段,我用一个词,叫“人机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这个阶段所要求的,像数学与应用数学建模、概率论数理统计、图像视频处理、人工科学、人工智能等等能力,它更强调的是基于工业数据的一种人工智能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所以很显然,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它是有不同要求的。像现在很多的985院校都在开设大数据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我觉得就很好,教育部也在提倡着新工科、新理科、新文科、新农科。这些新的学科的定义,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交叉融合的领域,它不会像以前那么离散了。
图/徐振群